《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1、掌握本課后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其敘述方法。
3、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能熟讀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規范書寫9個生字。
2、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借尾巴原因
1、導語: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2、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以上問題。
3、動作演示理解“一掙”,理解小壁虎尾巴易斷的特點。
4、指導朗讀句子:
沒有尾巴多難看哪!
二、先扶后放,學習借尾巴的經過
1、小壁虎向誰借尾巴,怎么借的,借到了嗎?朗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 小壁虎來到哪?
⑵ 比較句子哪句好,為什么?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
小壁虎爬到小河邊。
⑶ 學習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
(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
學生分組讀對話。
⑷ 出示句式:
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是因為小魚要用尾巴撥水。
“撥水”是什么意思?
演示魚模型,理解“撥水”意思。
⑸ 總結學法:
(指著板示的句式)
我們學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么;再學習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最后想想: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⑹ 填空練習,回顧本段的構段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3、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⑴ 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讀書要求:
找出與第二段不同的地方。
⑵ 反饋:
指導讀角色對話,理解老牛尾巴的作用。
⑶ 填空練習,指導背誦。
4、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⑴ 學生自讀課文,像小老師一樣向別人提出問題。
⑵ 學生提問,學生解答,教師隨機指導。
⑶ 練習背誦本段課文。
三、學習第六、七段,了解小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1、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
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
(難過、高興)
2、小壁虎為什么難過?
(因為它向水里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
3、它為什么高興?
(因為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再生)
練讀句子。
4、小結:
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
2、學習本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