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及教學設計思路】《小壁虎借尾巴》處于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7課。本篇課文的難點在于它是本冊書第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課文,且篇幅較長。本篇課文的優點是故事性強,富有童趣。敘述及語言簡潔優美,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鮮活的范本。為此,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三個方面:一是借助插圖激發興趣,加強初讀。二是結合生活情境指導讀書。三是加強語言訓練,展開想象,仿照課文的敘述方式再編童話故事。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結合具體情境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利用課文提供的情境和敘述方式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課
1、多媒體或掛圖出示壁虎圖片,引導學生觀察。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
你們看見過壁虎嗎?壁虎是什么樣子的?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相機補充,引導學生對壁虎有一個生活化的認識,如: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條短短的腿,它的腳爪像梅花,還有一條尾巴。因為壁虎的腳上有一輪一輪粗糙的東西,叫腳下趾,所以能在墻上、玻璃上爬。現在把課題上的拼音讀一遍。
(指“壁虎”上的拼音。)
3、讀課題,讓學生注意“壁虎”兩個字的寫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借”字。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嗎?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為這課的生字多,現在聽老師先讀一遍課文。”
2、學生試讀課文:
分小組自讀課文,要求:
⑴ 先觀察插圖,然后試著把和插圖對應的課文讀一讀。
⑵ 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想一想,問一問小組其他同學。
3、指導初讀第1、2自然段,識字:
⑴ 指名讀第1、2自然段: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
⑵ 出示第1、2自然段中的生字詞卡片,識字,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如通過發現新字與學過的字之間的聯系識字:
“錯──借、桃──逃、推──難、蟲──文──蚊、蟲──它──蛇”。
⑶ 按照讀通句子的要求,進行讀書訓練和指導,如:
“小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不要給學生講在什么地方停頓、斷句,指導學生按照具體的語言情境讀到位即可。
4、按照以上程序學習3、4、5、6、7自然段。
三、指導書寫
1、“呢、呀、哪”三個字左窄右寬,“口”字應寫得小而高。
2、“姐”:
“女”字的“橫”變為提,“女”“撇點”的“點”要注意避讓,給最后一筆留出位置,以免左右兩部分不緊湊。
3、“河”字左窄右寬,左邊位置稍靠上。“借”字左窄右寬,右邊位置稍靠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二、研讀課文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⑴ 壁虎是有尾巴的。課文里的小壁虎,它為什么要借尾巴?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
⑵ 指名讀第一、二小節。
⑶ 同桌互相說一說:
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
⑷ 判斷: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