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借助形象擬人的手法的科普童話,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一道理。 本課設計充分調動起學生喜歡童話、愛讀童話的積極性,通過質疑問難、嘗試閱讀、角色體驗、大膽想象、童話再創等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達到語言積累、創造想象、情感熏陶等全方位訓練的目的。以語言運用為中心,以讀貫穿全過程。在學文、閱讀交流和模仿創作中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并在讀書識字學詞的過程中內化方法,進而形成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2、認識到小魚、黃牛、燕子的尾巴分別有不同的作用。
3、結合課文語言特色進行仿說訓練。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幾個動詞相對應的動作:掙、搖、撥、甩、擺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2、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了解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點等有關科學常識,并受到文明禮貌的教育。
3、結合課文語言特色進行仿說訓練。
4、會寫“姐、呢、哪”3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課文,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生齊讀)《小壁虎借尾巴》
2、誰來讀一讀這些詞語(課件出示:蛇 咬住 掙斷 逃走 難看 借尾巴)。指名領讀、齊讀。
3、大家快看,躲在一邊的小壁虎怎么了?(出示斷尾傷心圖)它為什么那么難過呀?您能選幾個這里的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嗎?自己試試看。誰來說?
師:小壁虎沒有尾巴心里很難過于是它決定——借尾巴(板貼板書:借尾巴)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詞語,又通過串連詞語進行說話練習,訓練了學生的積累運用的能力。】
4、假如小壁虎不掙斷尾巴,會出現什么情況?從壁虎掙斷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掙斷的,并在此基礎上講清了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并有保護自己生命的作用。】
二、研讀課文,品詞析句
1.那么小壁虎是怎樣借尾巴的呢?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讀3—5自然段,在課文上批注。
(向誰借“△△”,怎樣借“——”,結果怎樣“﹏”)
2、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開始學習簡單的符號批注,能夠在自讀中畫出有所感悟的詞句。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學習用比較完整通暢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及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圖文對照讀課文,思考: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
4、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讀好小壁虎和小魚對話的語氣。
(1)出示句子: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把尾巴借給我。
(2)小壁虎那么有禮貌,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它呢?
學生做動作理解“撥水”,體會小魚的心情。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對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比較朗讀,體會出小壁虎說話很有禮貌,語氣略帶請求。再讓學生體會到小魚的尾巴有撥水的作用。】
5、方法遷移,學生練習分角色讀好小壁虎和黃牛、燕子的對話。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