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設計
學生看后出示與畫面中的動作相對應的字“甩”、“擺”。并讓學生用手勢表演。
兩兩合作,表演賽讀。
⑺ 及時鼓勵,分發“獎品”。
3、全體起立,戴上“獎品”,表演第3、4、5段。
三、續述故事,拓展延伸
1、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交流上節課后收集的資料。
學生自由說。
通過收集資料,交流資料,不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材料的能力,而且從交流中獲得了許多課外知識,使課內與課外自然地溝通了,使生生之間的感情溝通了,使語文教學的層面拓寬了。
2、他們的尾巴有什么用?
(課件演示老虎)
3、松鼠、袋鼠等動物用尾巴做事的情景,教師一邊講解他們的尾巴的作用。
4、壁虎沒有借到尾巴,于是就跑去向他們借。你們想小壁虎會怎樣借?
提示學生先想想:
小壁虎爬到什么地方?看見誰在干什么?小壁虎怎么說?對方怎么答?
學生選一種動物,看圖借一借,說一說。
盡管這篇課文介紹的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但語文課不能離開“語文”的根本。課堂上,不要拘泥于課文,除學習課文內容之外,應適時拓展。這一課,應以這一知識為載體,讓學生模仿課文段落結構續述故事。這既讓學生解說了知識,又讓他們親手觸碰了課文段落的寫作順序,發展學生語文的說寫能力。
四、交流成果,積累感悟
讀了課文后,你比以前又多了哪些知識,又發現了哪些學習方法?
五、分層作業,各顯神通(任選一道)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與爸爸媽媽一起交流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3、畫一幅小壁虎向其他動物借尾巴的圖,并注上他們的對話。
4、續講故事:
小壁虎長出尾巴了,他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誰,他們又會說些什么呢?
每個學生個體,由于身心發展、生活閱歷等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這些分層作業,正是從不同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出發,讓學生自主選擇,積極展示。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發展了他們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