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太陽》教學雜談
2、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教師在抓知識點的同時,課堂中是否能再放開一點,形式再活潑一些,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
《四個太陽》第一課時教學設想談
浙江省嘉興市光明小學 許琦群
今天執教了《四個太陽》的第一課時,首先談談這一課時教學目標的預設。我把《四個太陽》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四個方面:
1、認識課文中生字。
2、讀通課文,在此基礎上初步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
3、品讀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為什么要給夏天畫上綠太陽。
4、學寫四個生字。
再談談在教學過程中,我是怎樣來落實這四個目標的。
在“認識課文中的生字”這一層面,我主要采取的是讓生字的音形義分布走、讓生字多次和學生見面的方法。在第一遍自讀課文中,我要求學生到課文中去找生字,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生字的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和生字首次見面,讓學生自主認識生字。在接下來的反饋中,我把生字從課文中拿出來和學生第二次見面,進行識字的反饋,反饋環節也分了幾個層次,首先是讓學生找找字音難讀的,以小老師帶讀的形式給全班同學正音。其次是全班認讀生字卡片,最后是個別開小火車反饋。在第二遍的四人小組合作讀中,實際上又把生字送回了課文,讓生字有了具體的語境,讓學生和它們第三次見面。這三次見面都側重于生字的字音。字形的鞏固主要放在學完第一自然段后,我再次復現生字,并去掉拼音讓學生再次和它們見面,這是字音上的四次見面。然后就轉入字形,讓學生找一個自己認為最難記的生字想辦法記住它,先自由說,再同桌說,老師下去聽,把大家普遍認為難記的生字拿出來集體說一說,這樣既節約了課堂有限的時間,又能有一定的針對性。字義的理解主要放在課文中,如第一自然段牽涉到的“掛”字,由于品讀課文時的連貫性,插不進去,所以放在猜謎鞏固環節,通過一個動作簡單地讓學生理解了。
第一課時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文中的生字,還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感知,為更好地感悟打下基礎。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做到對課文的朗讀有層次,以問題引入第一遍的朗讀,旨在讀通;第二遍請四人小組合作讀,這一遍則要求讀好,讀出初步的感受;在此基礎上以“現在你知道課文中的 ‘我’畫的是哪幾個太陽嗎?”的問題讓學生再快速看課文,感知全文。然后讓學生自由說說,同桌說,再說給大家聽,最后用規范的句式再說。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教會了學生說規范的話,又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由整體感知再到“深入研讀第一自然段”,這一環節,我首先利用課中操引入學生對夏天的印象,再創設情境,利用火紅的畫面喚起學生的直觀感受,把夏天的 “炎熱”凸現出來,由此再對比進入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話的教學,。這一句話的朗讀主要是抓住了“清涼”這個詞去感悟,因為有了對比,學生品讀時也能有自己真切的感受,在讀讀想想中,學生了解了這個小朋友美好的心愿。進而讀整段,甚至嘗試背誦都是水道渠成的。
書寫指導中我也改變以往學生先看老師范寫說要領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先嘗試描一個,在描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筆畫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描述再范寫,學生再練寫一個,這樣就保護了學生學寫字的積極心態,避免了書寫指導中師生各顧各的現象。
當然,以上所說僅是教學設想,課堂是動態生成的,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