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象》
課例分析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1、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達到深層次整合。
3、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理論依據:
1、“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教學中要將語言能力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結合起來。創新“稱象”辦法、打寫設計等均基于此理念。
2、在主客觀相統一的新型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嘗試“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學習活動等的設計使學生處于一種自主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還能在適當的時候得到教師或伙伴的指導。本課資源、教學過程的設計等力求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3、學生發展性評價理論,促進學生潛能和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如教師和學生口頭激勵點評、利用平臺互動評價等。
二、教學背景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
以下分析是根據教師對學生平時的了解和學生日常的學習表現而做出的。
1、學生能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積累歸納語言,有一定的表達能力,發言積極主動。
2、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提出一些不懂的問題,并在小組活動時進行交流。
3、學生能借助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進行瀏覽,大部分學生在8-10分鐘能夠閱讀完成8篇拓展閱讀材料,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并能夠進行簡單復述。
4、學生能夠熟練利用論壇進行交流和匯報。
5、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問題,并有一定的打寫速度,能夠通過打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內心感受。
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各種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利用觀看演示、小組討論、打寫表達等方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在網絡上大量閱讀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寫作表達,促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習資源、設施環境、技術準備
1、教室環境:教師及學生每人一機的網絡教室;
2、平臺與系統:跨越式教學資源平臺;蘇亞星多媒體教室控制系統;多媒體整體系統設備;
3、課程資源:根據課堂學習所需制作的網絡型資源,包括小喇叭、識字通、資料城、小作家、網絡鏈接五部分;教學演示文稿;演示稱象過程的應用程序。
前期教學情況
本課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課本中生字及新詞,通過資源中識字通和資料城第一課時的閱讀,使學生鞏固對生字的認識、理解、使用,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曹沖稱象的辦法;學習資源中課文背景資料的閱讀使學生簡單了解人物曹操和曹沖;學生對稱象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但還不夠深入。本課時教學設計為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