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案例
[ 教材分析]《烏鴉喝水》是實驗s版第二冊的一篇童話故事,通過烏鴉動腦喝著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認讀7個漢字。
教學重點:初讀課文,認讀漢字。
教學難點:正確認讀漢字,流利朗讀課文。
一、激qing導入
師:(拿著烏鴉的圖片問)同學們,我給大家帶來一位新伙伴,它是誰?(烏鴉)最近在它身上發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嗎?
(板書課題:烏鴉喝水。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甲:烏鴉在哪兒喝水?
生乙:烏鴉喝到水了嗎?
教師點評: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從課題入手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二、自學部分
1.師:同學們提的問題非常棒,下面請你們先自學課文,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自學內容:(學生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烏鴉為什么找水喝?
(2)烏鴉找到水為什么喝不著?
(3)烏鴉想出什么辦法?
(4)結果烏鴉喝著水了嗎?
教師點評:學生借助問題理清課文記敘順序,課文是由這4個問題貫穿起來。
3.小組內互相交流,加強生生合作。
4.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指導理解。
(1)生甲: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
生乙:我不明白到處是指哪兒?
師:哪個同學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可以互相討論)
師:哪個同學能用動作表演表演,讓我們大家看一看?
教師點評: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們體會到了烏鴉喝水的急切心情。
(2)師:烏鴉喝水時遇到哪些困難?
生甲:水不多。
生乙:瓶口又小。
師:誰能用“因為……所以……”回答烏鴉喝不到水的問題?
生:因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烏鴉喝不著水。
教師點評:學生既掌握了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又練習用關聯詞說話。
教師隨機進行朗讀指導(由著急到高興的心情變化)
(3)小組內合作做實驗,演示烏鴉喝著水的過程。
小組a:把許多石子一起放進瓶子。
(教師讓學生再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再請小組演示。)
小組b:把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看到水漸漸上升。
教師點評: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師問:通過小烏鴉喝水,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困難面前動腦筋,想辦法。)””
三、探究部分
師:烏鴉通過自己動腦筋,把石子一個個放進瓶子里,水漸漸
升高了,最后喝到了水。你認為這只烏鴉的辦法好嗎?
生齊說:好!
生1(小聲說):我還有更好的方法。
師:是嗎?你能大膽地告訴大家嗎?
生1銜石子太慢了,它可以把瓶子推倒喝。
生2:那不行,水瓶一推倒就潑了一大半,那烏鴉只能喝到一點兒水,還是很渴。
生3::老師,如果我是那只烏鴉,我就去向別人借一根渴汽水的吸管來喝水。
(學生大多贊同)
師:你真會開動腦筋。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生4:烏鴉還可以請附近的小動物幫忙,找有手的小動物把瓶子拿起來倒進它的口里,那就又簡單又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