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案例
一、教學設計:
《烏鴉喝水》是培智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第7課,本單元教學主題圍繞了“遇到困難不要怕,動動腦筋想辦法”展開。本課講的是一只烏鴉口渴了,發現了一個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烏鴉喝不著,烏鴉通過仔細觀察和開動腦筋,想出了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辦法,并終于喝著水的故事。在設計教學時,我啟發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感悟烏鴉找到水的開心、喝不著水的著急、以及喝著水后的滿足的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的過程。我還創設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瓶子里的水慢慢地上升了”這個過程,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
二、教學片段:
片段一:實物出示,觀察感悟。
師:口渴的烏鴉,終于找到了水,它喝著水了嗎?為什么?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生:它喝不著,因為它找到了一個瓶子,可是瓶口小,水不多。
師:【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1號瓶水多,瓶口小;2號瓶瓶口大,水不多;3號瓶瓶口 小,水不多】老師這里有三個瓶子,請小朋友動動腦筋找一找,烏鴉看見的可能會是哪個瓶子呢?
生:【找出3號瓶】
師:你為什么會想到是這個瓶子呢?
生:因為這個瓶子的瓶口小,里面的水也不多。
師:很好,說明你讀懂了這一小節。想象一下,烏鴉好不容易找來的卻是這樣一瓶水,它的心情一定很……
生:難過、失望、不高興……
師: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體現烏鴉此時此刻的心情?
生:【比賽讀,點評讀、個別讀】
(根據學生喜新求變、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找找瓶子,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興趣,調動他們的思維,自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
片段二:實驗導入,發展思維。
師:烏鴉找到了水,可是因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所以喝不著水。但是課文是以烏鴉喝水為題的,那烏鴉就一定能喝到水,烏鴉是想出什么辦法喝到水的?
生:【指名讀第三節】
師:瓶子旁邊有很多……(小石子),烏鴉看見很多小石子,它……(想出辦法來了)
烏鴉想出什么辦法?“很多”“小”石子與烏鴉看見的瓶子有沒有關系?烏鴉是怎樣利用這許多小石子喝到水的?
生:【討論并交流】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銜來,放進瓶子里。
師:烏鴉想出的是不是一個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實物演示,指名表演】
生:真有趣,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了!
師:烏鴉喝著水了嗎?
生: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了,烏鴉就喝著水了。
師:開動腦筋想一想,要是瓶子里沒有水,烏鴉怎么辦?
生:學生討論……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化靜為動,借助教具的演示,豐富了學生的感官,學生親眼目睹了“小石子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地升高”這一過程,這遠比枯燥的講解要生動的多,雖然他們對于這個現象產生的原因說不清楚,但已經能夠很好地理解了,也直接驗證了烏鴉這個做法的正確性,他們能夠自己得出結論“這是一個聰明的,肯動腦筋的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