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層次 讀中感悟 張揚個性──《兩只小獅子》第一課時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
(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讀)
師:啊,讀得多棒!老師也為大家感到自豪!現在,老師要提高要求了,給小樹和懶獅子配上動作和表情。不看課文,你能演一演小樹和懶獅子嗎?
生:(戴上頭飾,兩名學生表演)。
師:演得太逼真了。你想試試嗎?
(同桌同學表演)
師:懶獅子整天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還以為憑著爸爸和媽媽的地位會生活得很好。你想獅子媽媽聽了以后心情是怎么樣的呢?你來試著讀讀。
生:獅子媽媽是很擔心的。
(生用擔心的語氣讀媽媽的話)
生:我想媽媽聽了肯定會非常難過。
(生用難過的語氣讀媽媽的話)
生:我認為媽媽會親切地對懶獅子說的。
(生用親切的語氣讀)
生:獅子媽媽聽了很不安,她會耐心地對懶獅子說。
(生用耐心的語氣讀)
……
師:根據你的想法,來讀讀媽媽的話。
(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朗讀媽媽的話)
師: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懶獅子想:是啊,媽媽說得對呀,他們老了,我靠誰呢。看來我不能再懶惰了,要好好練習本領了。
生:他聽了媽媽的話后,每天和“勤勤”一起練習滾、撲、撕、咬這些本領。
生:懶獅子心里會想:我要做百獸之王,就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啊。從此以后,他向“勤勤”學習,整天刻苦練習生活的本領。我想它肯定會成為百獸之王的。
生:我有不同的意見。也許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還是和原來一個樣,整天什么也不做,只想著曬太陽。
師:大家說得很好。我想,懶獅子聽了以后一定會改掉懶惰的毛病,刻苦地練習生活的本領,長大后會成為真正的獅王的。
師:課文大家已讀得不錯了,學得也挺好。老師還想考考大家,看大家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課文中的生字、詞語。
(卡片認讀生字詞)
師:老師報生字,你在課文中把這個生字圈出來。
師:“練習”的“練”,看看你圈對了嗎?
生:(在課文中快速地圈字)。
(多媒體出示“練”字)
師:下面老師報的字越來越難了,要求你快速地圈出來,行嗎?
(師報:“懶惰”的“懶”;“滾動”的“滾”;“靠山”的“靠”;“將軍”的“將”;“整理”的“整”)
【教學反思】
一、突破串講,突出層次: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長課文,教學中很容易步入教學串講的誤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課文中的兩只小獅子,你喜歡哪一只?為什么?”這一整合性的問題通貫整個教學過程,把握了教學主線,突破了串講模式。縱觀本堂課,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層次分明。第一層次:教師結合圖和文,扶著學生學習感悟兩只小獅子不同表現的。第二層次:教師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說的話。通過學生的自悟,體會了人物的心理,使分角色朗讀進行得有聲有色。第三層次:有了上面的探究和感悟,這步提高了要求,讓學生給小樹和獅子配上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第四層次:在學生充分感悟了課文后,已 “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么想,怎么做?”展開想象,回顧總結全文。這四個層次不是停留在一個平面上,而是呈螺旋上升的。
二、注重朗讀,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初讀課文,對文本有個整體的感知;接著研讀課文,清楚兩只獅子的不同表現;然后探究角色的心理,嘗試讀小樹和懶獅子的對話,及獅子媽媽的話;最后分角色表演,使讀進一步得到升華。整個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生帶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始終保持參與的意識,得到了不同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