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點
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通過積極的評價語言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理解,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每個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體驗各有特色。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上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針對不同程度、不同情況的閱讀效果,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
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新朋友。(課件出示:幾滴可愛的卡通小雨點從天空的烏云中探出頭來,即將往下降。)同學們喜歡他們嗎?這些小雨點要到哪里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第二課《雨點》。(板書課題——2 雨點)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入手,導語親切自然,激起學生讀書的欲望。]
過渡:小雨點都到哪里去了呢?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小朋友們仔細聽。(播放配樂課件)
聽完老師的朗讀,你想說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眼前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帶著自己的感受,用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小聲讀課文想想小雨點都落在什么地方了?畫出生字詞,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用“小雨點落在了 、 、 和 。”說一句話。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強調學生用自己能聽見的聲音讀書是為了學生之間讀書互不干擾,學生只有出聲讀書才能判斷自己讀書發音是否正確。對初讀的要求不高,達到正確、流利即可。在讀書時沒有強調量的要求,沒有讓學生讀幾遍,但目的明確,有質的要求。]
3、剛才在讀書的時候,同學們發現哪些句子或詞語要多讀幾遍才能把它讀好,我們提出來一起讀讀看。(不管學生提出的是字、詞或是句,教師要注意引導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看自己是否也有這個問題。生字詞和一些共性問題要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教師引導全班同學有針對性的練讀。)
[設計意圖:前面有要求,后面就一定要有檢查。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分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4、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注意及時糾正字音。
(1)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拿出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2) 小組之間在教師的組織下互相點名認讀生字。
[設計意圖:在大班額的條件下,為了顧及到每一個學生,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認讀是個好辦法。但教師要顧及各種層次的學生,注意保底的要求,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小組間互相點名認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般學生為了把別的組比下去,往往叫程度差些的。這部分學生為了為本組爭光,會更加努力。同時,本組程度好的同學又會主動幫助這些稍差的。]
5、這一課的生字有十個,你是怎么記住它的?(同時學習“目”“見”“攵”“止”四個部首。教師要關注二類字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