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云彩教學設計
( )一會兒( ),一會兒( )。
五、精心設計練習題,檢測完善
填空:
得:第五筆是(),共()筆,組詞()。
快:筆順是(),共()畫。
和:部首是(),左邊是(),右邊是()。
組詞:
目()禾()亮()去()
相()和()幾()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背誦課文,使學生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從李小文的做法中受到啟發:不管什么事,只要肯動腦筋多觀察、思考,就一定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誰的一件什么事?
2、請生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講了什么?
二、品讀感悟
提出任務:看到這樣神奇的一幕,小朋友們是怎么說的呢?
自主閱讀:學生自讀,邊讀邊想。
展示交流:
1、指名讀,出示——丁大勇說:“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
小朋友想一想丁大勇說這話的時候是怎樣的表情?(怪不得還用上了感嘆號呢!)指導讀出這種語氣。
2、可是李小文的看法卻和丁大勇的看法不一樣,他說:“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大伙一開始會相信小文的話嗎?(不相信)
不相信,會露出怎樣的表情或是說什么?(指名上臺表演,并說一說。)
3、為了讓大家相信,李小文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讀讀李小文下面的做法。
叫大家站在一棵大樹下,從樹杈里看月亮。(指名讀一讀,教師出示圖片:樹杈。)
4、結果,大家發現了什么?(指名反饋)
李小文前面說的和大家看到的是一樣的,這就叫 ——果然。
小結:以前提的或說的跟事情的結果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就可以用果然。
比如:早上,媽媽說今天晚上要下雨,放學后……
聽高年級的同學說今天要去看電影,到了中午……
5、如果你們是那幾個小朋友,會怎么夸小文呢?(學生發揮想像自由地說一說)
小結:是呀,月亮和云彩都在動,李小文能找到一個不動的樹杈,來證明云彩比月亮跑得快。真是愛動腦筋。
三、檢測完善
按課文內容填空。
(1)他們看見( )在云彩里( ),一會兒( ),一會明。
(2)大家看了一會兒,只見( )云彩( )跑( )了,月亮卻( )很慢。大家說:“( )是( )的,( )確實地( )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