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教學案例、分析及反思
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讀得怎么樣。
【“評價”不再是老師的專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明白了自己的優缺點,發展了語言能力!
2、交流讀懂的與不懂的地方。
理解:冬眠
(出示圖)瞧,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個冬天呢!還有哪些動物也和青蛙一樣過冬的?(刺猬、蛇、癩蛤蟆、蚯蚓……)
師:小朋友知道的課外知識可真多呀!這些動物都要“冬眠”。齊讀:冬眠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教給學生正確的概念是雙學的基礎要求。結合學生的課外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較直觀形象,學生易懂。】
3、師:你能用這樣的話說說嗎?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 ),秋姑娘讓它( )。
4、指導朗讀:讀出秋姑娘擔心吵醒青蛙的語氣。指名讀——同桌互讀——男女生比賽讀
過渡:其余兩封信分小組學習、交流。
反饋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信上說什么?
板書:準備食物
2、理解:充足
(出示課件)想想小松鼠會準備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這些食品夠小松鼠吃整整一個冬天了。
齊讀:充足
3、指導朗讀:把體會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指名讀——引讀——小組比賽讀。
反饋第五自然段
1、讀一讀,交流。板書:給小樹裹上“冬衣”
2、(出示課件)觀察山村孩子為小樹裹“冬衣”。
師:秋姑娘沒忘記穿著單衣的小樹苗,提醒山村孩子給他裹上冬衣。知道為什么嗎?(怕小樹凍壞了)是啊,多細心的秋姑娘啊,能讀好嗎?
3、比賽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四)指導背誦,內化積累
1、出示課文插圖,自由嘗試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信。
2、指名背誦,能記住幾封信就背幾封。
【“熟讀成誦”是促進學生積累語言,并使之內化的重要途徑。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見識,同時可以全方位地積淀語感經驗。】
(五)拓展說話,內化語言
1、秋姑娘還會給哪些好朋友寫信呢?用“一封寫給(誰),(怎么樣)!钡木涫秸f一說。【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滿足了學生無限的求知欲,激發出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同時促進學生把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2、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讀了她的信后,你會怎么做?
3、是呀,秋姑娘給那么多的好朋友寫信,難怪樹上的楓葉都不見了。齊讀第七自然段。
(六)齊讀全文,升華情感
這篇課文多有趣呀!讓我們捧起書美美地讀一讀吧!(配樂)
(七)練習設計 注重實踐
采集幾種落葉,說說他們的形狀和顏色。
【作業設計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著重抓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抓了聽、說、讀、寫等動感層面的設計,使學生在教學中積極參與,做中學、動中悟。我問學生,秋姑娘給那些好朋友寫了信?信上都說了什么呀?想知道的趕快去讀課文的第二和第五自然段,學生興趣盎然,搖晃著小腦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當他們找到答案后,都掙著舉手發言,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馬上貼出了大雁、青蛙、松鼠的圖片。接著我又問學生,在秋姑娘寫的這些信中,你最喜歡那一封呀?你能把它告訴其他小朋友嗎?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喜歡秋姑娘寫給青蛙的信;有的說喜歡秋姑娘寫給大雁的信;有的說喜歡秋姑娘寫給松鼠和山村孩子的信。學生說完后,我就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信多讀一讀,孩子們興奮極了。通過讀,孩子自愿走進了課文情境,不僅內化了課文內容,而且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課文學完后,我問孩子們秋姑娘還會寫信給誰,學生想到給“調皮的猴子”、“熊貓”、“棕熊”、“蛇”等寫信。這項訓練促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滿足了學生無限的求知欲,激發出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同時促進學生把文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豐富了學生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