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
咦,樹上的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 看圖背誦課文。八、認讀生字。 1、課文讀懂了,我們把生字從課文中抽出來,看大家還認識嗎? 2、看老師手中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認讀。(課件演示:無拼音的生字)認讀。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3、指導“讀帖”。4、示范指點,生按筆順描紅,師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九、課后作業。師:回去后,請同學們把這篇課文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美麗飄逸的秋姑娘,緩緩飄落的楓葉,使題目更加醒目,給學生以視覺上的享受。讓孩子們感受秋天的美麗與情趣,讓孩子們自由地親近文本,感受美妙的童話世界。 就有意識地造成懸念,激起遐想,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閱讀。 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一片”與“片片”、“好朋友”與“好朋友們”表達內容的不同,進而體會出楓葉的多與美和秋姑娘給許多好朋友寫信時高興的心情。此處設計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語感的訓練應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而不是靠教師對語法知識的講解。 想像畫面來朗誦,就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 生字詞語的出示,去拼音的朗讀。使學生在掌握上加快了速度。 動畫效果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大雁旅途的遙遠與艱險,也就深層感受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和體貼。 抓住關鍵的詞語體現出每種動物的特點,各種的方式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感悟語言文字的靈性。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讀一讀,說一說,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教給學生正確的概念是雙學的基礎要求。結合學生的課外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較直觀形象,學生易懂。 適當的想象,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評價”不再是老師的專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明白了自己的優缺點,發展了語言能力。學生的自我質疑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策。 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應該是和諧互補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說話練習。 “熟讀成誦”是促進學生積累語言,并使之內化的重要途徑。通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見識,同時可以全方位地積淀語感經驗。 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嘗試探究,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圖)大雁 南去
(圖)松鼠 要冬眠
(圖)青蛙 準備食品
(圖)山村孩子 給小樹裹“冬衣”
一封寫給(誰),(怎么樣)教學反思:在執教《秋姑娘的信》時,本人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閱讀基礎,以演促讀,以演質疑,以演導思,以演品讀,收到很好的效果。一、激發興趣,親身體驗,感受閱讀樂趣《語文課程標準》關于1、2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只有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的讀書,才能談創新提高。這就是在閱讀目標方面強調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本人以掛圖激趣,看圖貼詞,圖文結合,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以演導讀,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課堂中親身體驗,“走進文本”,在演中質疑,讀中導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讀,拓展延伸,“走向生活”。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走好閱讀教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