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學期課題研究案例《我叫神舟號》
“天啊,小猴拉達竟然以為它們的火箭到了星星國呢!”獅子嘆了口氣說。
(五)宇宙天地
問銀河
銀河,銀河,
請你告訴我,
一陣風吹過,
你可起浪?
你可生波?
你那里,
可有長胡子的小蝦?
可有愛鉆洞的泥鰍?
可有搖頭擺尾的小鯉魚?
可有穿硬殼衣服的田螺?
你那里,
能不能一邊劃船,一邊唱歌?
銀河,銀河,
請你告訴我……
(六)神奇夢幻
1、星星月亮齊歡迎
小弟弟,喜歡問:
上天旅游行不行?
弟弟問星星,
星星眨眼睛。
弟弟問月亮,
月亮笑吟吟。
弟弟問爺爺,
爺爺說分明:
“從小學科學,
長大有本領,
駕著飛船上天去,
星星月亮齊歡迎。”
2、我乘飛船看世界
小火箭,快點火,
我乘飛船看世界。
我看到了朝鮮的金剛山,
看到了日本的富士山。
我看到了新加坡的西羅索古堡,
看到了俄羅斯的西華里布拉仁內大教堂。
我看到了英國的倫敦塔橋,
看到了羅馬的首都科洛西姆大角斗場。
我看到了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看到了美國的金門大橋。
世界真奇妙!
(七)夢想樂園
嫦娥坐著臥式飛行器,來到了人間。首先一座大橋吸引了她。這座橋是一座橫跨太平洋的海上大橋,一頭連著上海,一頭接著舊金山。它如一條躍出水面的巨大蛟龍,不見首尾。嫦娥連連贊道:“這簡直是一座比長城還要雄偉的海上長城。”嫦娥來到了一個叫“鄉村兒童樂園”的地方,和我們一起捉迷藏、溜冰、跳遠、踢毽子。她說看到我們這么高興,她也非常高興。
八、主要成果:一要用文字、圖片和網頁等將精彩成果表現出來,二要列出成果的具體目錄。
九、反思及教學建議。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確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究知識。這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知識的來源。
一、激:激發閱讀興趣,使之樂于閱讀。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課一開始,我便以興奮的口氣說:“小朋友,今年的九月份,咱們中國有一件舉國歡慶的大喜事,是什么呀?”孩子們小手如林:“‘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又成功返回了!”誠然,如果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以積極飽滿的教學情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聞為引子,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角色”的話,那么,學生將會有更自主的個性化表達。
二、放:放手自主閱讀,使之思維發散。
陶行知先生這樣說過: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口,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在授課過程中,我嘗試著讓這些剛從幼兒園進來不久的小朋友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確實,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個性化的所思所感,應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用一雙熱情、冷靜、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造機會,讓他們自主表達、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