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與青草>教學設計
2、總結全文。
師:在大自然中,許多事物之間都是不能分離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也是一樣,平時要謙虛團結,得到別人的幫助后,要心存感激之情。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板書設計: 小河 與 小草
感謝 幫助
清 綠
更歡 更綠
教學反思:
第一次上這一課時由于時間倉促,備課不夠深入,對主題挖掘比較淺顯,又是才進行課改,對新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初步探究。雖然在學生自讀自悟、通過朗讀感悟、語句積累方面做得不錯,但存在不少不足和遺憾。這次認真備課,反復比較,確定了教學設計思路.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定向能力尚處在較低的層次,他們的注意狀態仍然取決于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觀、新異的刺激活動調動起來,激起學習的興趣。所以通過課件創設情境,遵循一年級學生心理特征,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的游戲、講故事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了多種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收獲:1、讀中品味,培養閱讀理解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教學中做到以讀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力求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2、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說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學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進一步領悟自然界事物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3、從“感謝”一詞切入,抓住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最后引出“感恩之心”。采取了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讀出事物間相互依存的道理,讀出做人要謙虛謹慎,讀出了人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學生在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中讀得輕松,讀得有趣。4、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樂于思考,樂于探索。教師將自己的身份定為一個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河與青草生活在一起為什么會這么幸福快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
通過課堂實踐證實本次教學設計很成功.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實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參與者,學生學得愉快、充實,積極主動,教學效果很好。
教學設計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