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學實錄片斷賞析
師:小朋友,你會背贊美大海的詩嗎?誰愿意響亮地背給大家聽?
(生自由背誦課前搜集到的近十首有關大海的詩歌。)
師:好,我們也來贊美贊美大海。睡了一夜的大海媽媽醒來了,又熱鬧起來了。小詩人們,你們用《大海醒了》也來說一首小詩,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先小組里說說。
師:哪位小詩人能把你作的詩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生:《大海醒了》:風兒唱起了歌/浪兒跳起了舞/太陽升起來了/大海醒來了。
生:我也來作一首:大海,大海,醒來了/魚兒比起了賽跑/海龜做起了游戲/烏賊吐出了墨水/鯨魚噴出了水柱/大海,大海,真熱鬧!
......
師:下課后,請大家張開想像的翅膀,仿照課文插圖,畫一幅題為《大海醒了》的畫,最好把你作的小詩寫在旁邊。
評析: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在這兩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在主體激活的狀態,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全身心投入,張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維,張揚個性,充分體驗,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像力。角色擔當是最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教學手段。教學中,美麗的板畫、形象的頭飾、美妙的音樂等這些藝術資源的運用,加上學生對大海已有認識的經驗資源,師生互動的情境資源的整合利用,為學生創設了鮮明、可感的情境,建立了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情境中擔當大海媽媽的孩子這一角色,想像躺在大海媽媽的懷里睡著了,在夢里來到了哪兒?看到了什么?還玩了什么?學生以特定的角色帶著情感色彩去學習,在角色體驗的驅動下,這種“有我之境”可產生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引導效應,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扮演角色的身份、處境去思考,去表白,從而促進學生學生感知、理解、想像、表達能力的提高。
2.拓展訓練幫助學生積累創造。語文學習不等于學習課文,因此,對課文的教學也不應僅僅局限在課文本身,要盡可能地拓寬開去,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在學生學習《大海睡了》的基礎上,讓學生拓展閱讀《大海》等描寫大海的詩,還讓學生做小詩人,用《大海醒了》來說一首小詩。通過小組合作,共同作詩,學生的思維火花不斷閃爍,在語言運用的同時領略了大海不同情態的美。在課外延伸時還布置了畫一幅《大海醒了》的畫,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也把詩、畫巧妙地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感受藝術的美。
3.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的朗讀。教學中,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閱讀,在想像中指導朗讀,在朗讀中對照畫面,體會詩境,從而感受大海夜晚的寧靜和美麗,然后再通過讀書把這一份感受表達出來,使學生的創造、表達、審美等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課堂上還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朗讀,讀出各自獨特的體驗。多種形式的讀,釋放了學生的內心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同的語調,不同的感受噴涌而出,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學生多姿多彩的個性在自由誦讀中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