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一)3 在家里|課標教材
《在家里》教學設計一
大慶市薩爾圖區東新二小 趙麗琴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字,會寫“上、下、土、個”4個字。
2.培養學生認字的興趣。
課前準備 每小組一份生字卡片,每生畫一幅“我的家”,每生一個信封(裝有小卡片)
教學方法 在情境中讀讀、認認、貼貼、說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今天老師心情特別高興,你們猜是為什么?(有的猜是因為有老師來聽課,有的猜是因為我們特別乖……)
師:老師告訴你們吧,是因為老師有一個好朋友,她叫小新,她邀請老師到她家去玩呢,我們一起去好嗎?你們瞧,她來了。(小新:歡迎老師到我家做客,也歡迎同學們到我家做客)。
二、利用情境,識字說話。
(一)參觀前
1.師:小新,你家都有些什么呢?
新:我家有好多東西,我都寫在卡片上了。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卡片,說說小新家里都有什么,好嗎?
2.生自學生字。
3.學生匯報,上臺說一說:“我知道,小新家有:沙發、茶幾、報紙、書架、臺燈、掛鐘、電視、電話……”
4.齊讀、指名讀、分組讀。
(二)參觀
師:聽了同學們的話,老師急著想去小新家看看了,大家能用一個成語說說老師現在的心情嗎?(著急、非常著急、迫不及待……)
1.小新:這就是我的家,大家請進。
師:小新,你的家真漂亮!誰也能像老師一樣用一句話夸夸小新的家?(生:小新你的家真美麗!小新你的家真可愛!小新你的家真棒!)
2.看圖說說小新家里都有些什么?(一邊說一邊卡片出示詞語)(貼卡片)
3.仔細觀察這些詞語,你發現了什么?(可以分為家具和電器兩類)請你上來擺一擺。
4.用自己的方法記一記。
5.出示生字(小黑板),指讀,說說你認識這些字中的哪些偏旁?(生認出三個,就先學三個)
6.說說其他字你可以怎么記住它。(利用熟字變一變、合一合的方法。)如:火+丁──燈,日+免(去尾巴兔)──晚……
找出生字中平舌音、翹舌音、后鼻音。
7.開火車讀卡片。
8.《能力訓練》中的你指我讀。
9.請小新再介紹一下她的家(為后面請同學說做鋪墊)
(三)參觀后。
1.小新家這么漂亮,我相信同學們的家也很漂亮,但這么多家老師去不了,好在你們都把家畫下來了。每個同學都有一個信封,信封里有許多詞語。請你們選擇自己需要的字詞貼在畫上。(板書:1、貼)。
2.貼好了以后向小組里的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家(板書:2、jie shao)
3.把畫貼到墻上,請老師和同學來參觀你的家,也可以去參觀一下別人的家,指著小卡片說一說他家有什么。
(四)寫字
在前兩課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先看范字,整體認記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筆順,再試著描描,最后每字寫一遍。老師做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重點是“下、個”兩個字。
下:認識筆畫“、”,寫點起筆輕,落筆重,與堅相連,居中線上。
個:上面是“人”不是“入”,撇的起筆高,捺的起筆低一點,兩筆相接,開口度大。堅居中,帶針尖,不與“人”連接。
(五)鞏固練習:
1.《同步閱讀》中的分類練習。(把用不同的顏色把詞語分成家具和電器兩類)
2.猜一猜,連一連。
老大天天演戲報紙
老二每日作文電燈
老三千里傳聲電視
老四送來光明電話
三、課后延伸:
師: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同做家具和電器名稱的卡片,貼在物品上,這樣你就可以學到更多的字了。
※※※※※※※※※※※※※※※※※※※※※※※※※※※※※※※※※※※※※※
由“谷穗彎彎”想到的……
──《在家里》案例與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實驗小學 郎明仙
一位老師執教《四季》一課,在讀到“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一節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小朋友,谷穗為什么是彎彎的?以下是師生對話的真實記錄。
[案例—1]
師:谷穗為什么是彎彎的?
生:因為他在鞠躬呀。
師:可是,不鞠躬的時候他也是彎的呀。
生:因為風吹過來了。
師:可是風不吹的時候他也是彎的。
生:因為谷穗成熟了。
師:對呀!谷穗彎彎是因為他成熟了。
學生做恍然大悟狀,教學進入下一個環節。
[反思]
成人都知道谷穗彎彎是稻谷熟了的表現。老師心目中早已對這個問題有了既定答案。學生的回答即使偏離軌道,也被老師的指引拉回到預定位置。答案是正確的,但正確的背后忽略的卻是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孩子的思想、情感……
[案例二]
那么,在孩子眼里,谷穗為什么是彎彎的呢?
我們可以來看看下面的處理方法──
師:谷穗為什么是彎彎的?
生:因為他在鞠躬呀,
師:他在向誰鞠躬呢?
生:他在向大地鞠躬,表示感謝。
師:還有不一樣的答案嗎?
生:因為風吹過來了。
師:對呀,調皮的風在和他做游戲呢!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因為谷穗成熟了。
師:真聰明!知道谷穗彎彎是因為他成熟了。別的同學呢?
生:我認為谷穗在跳舞。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
生:我想他是在沉思,回憶春天的故事。(老師作沉思狀)
生:也許他在等待,等農民伯伯來收割吧!
生:我覺得谷穗很謙虛,不管見了誰都低著頭。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反思]
盡管新課程理念一再強調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尊重有時并沒有真正落實。原因之一是,在考試的指揮棒下,老師不敢越雷池半步。另外,受社會大環境影響,教師謀生第一,修行靠后,文學素養缺失,本身就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以至于對學生的童心童言不夠敏感,而且又缺乏一顆寬容之心去小心呵護。最后,課堂成為一個沉悶、僵化的學習場所。
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我想,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牢記盧梭的這段話,真心理解孩子,認真傾聽孩子,讓他們健康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