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過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蘭蘭過橋》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在這篇課文中,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我們平時見到的橋都是江河湖海之上的,而蘭蘭跟爺爺一起卻看到了一座架在水底的橋——潛水橋。當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時,蘭蘭卻看見爺爺隨身攜帶的一座簡易方便的橋——塑料橋。這是多么神奇呀!這也就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學情分析:這篇課文位于本冊的最后一個單元,而且篇幅較長,對一年級學生而言,在課文的朗讀上勢必產生一定的困難。針對學生的這一狀況,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上就要幫助學生有效地識記生字,為學習課文掃除障礙。
教學理念: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為教學的難點。本課生字教學,將采取隨課文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學情,讓學生提出難讀的詞語和句子,讓生字教學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將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
這是一篇常識性較強的課文,但是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我們不能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思品課,語文課堂就應當有語文的本性,有語文味。抓住語文的這一本質,在本課的教學上力求強化語文性,讓本課中含有的常識性融合在“語文”教學之中。
教學目標:
1、認識“蘭、梁、程、波、架”等12個生字,會寫“蘭、坐、座”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全文,初步了解潛水橋和塑料橋,初步體會兩座橋的神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激趣導入
1、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都見過橋嗎?(板書:橋)現在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幾座美麗的橋。(播放圖片,教師解說)
2、教學生字“蘭”
(1)今天有一位叫蘭蘭的小朋友,她要帶著我們一起去過橋。(板書:蘭蘭)
師:這是我們今天要寫的字,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師邊寫邊說:中間一橫最短,最后一橫最長。)
(2)誰來叫叫她的名字,和她成為好朋友。(指名讀)
(3)學生書寫
過渡:小朋友們,蘭蘭要帶我們過兩座橋,這兩座橋一定會讓你大開眼界,讓我們趕緊打開課文,去讀讀書。
二、初讀課文,教學生字
1、請小朋友們認真地去讀讀書,把生字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字、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有困難的還可以在旁邊做個記號,請同學或老師幫忙。
2、反饋:有沒有讀起來特別困難的詞語和句子。隨機教學(生字標上拼音):
◆“梁” “ 程”
(1)“橋梁”(師引:讀這個字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后鼻音)指名學生讀
(2)出示(工程師):這個詞誰會讀?(指名讀)(師提醒:“程”字讀后鼻音)你怎么記住“程”?
(3)出示:橋梁工程師指名讀好這個詞
(4)誰來猜一猜“橋梁工程師”是干什么的?
師:橋梁工程師就是專門設計橋的,剛才我們看的那些漂亮的橋都是橋梁工程師們設計出來的,他們可真了不起。(指名讀、齊讀)又叫“橋梁專家”
(5)課文中說誰是橋梁工程師?(出示句子:“蘭蘭的爺爺是橋梁工程師。”)
課文最后一段還說蘭蘭的爺爺是一位橋梁專家。(出示句子:“爺爺真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指名讀句子
◆句子:“這種橋叫潛水橋,是用特別結實的玻璃磚造的。”
(1) 指導讀好“磚”(翹舌音)(課件獨立顯示(磚))
(2)磚是用來干什么的?造起來的房子可結實了!可潛水橋是用什么磚造的?——玻璃磚
(3)一般用玻璃造起來的東西牢固嗎?(舉例子)
但潛水橋的玻璃磚還特別結實呢!課件獨立顯示(特別、結實)指導讀好“結實、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