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睡了》教學反思
課一開始,我先出示一幅畫面,藍藍的天空,浩瀚的大海,然后引導孩子們交流,你來到了大海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這幅畫面喚起了學生的生活回憶,他們暢談著大海,那份喜悅溢于言表。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于是我及時把它遷移到這節課的學習上來,我說:“大海是那么漂亮,那么有氣勢,可你見到過大海睡著時什么樣嗎?”學生都搖頭,我接著說:“有一位詩人就用優美的文字寫下了大海睡著時的情景,我們快來讀讀吧!”學生趕緊拿起書讀了起來,一邊讀著,我一邊觀察孩子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被深深吸引了。于是,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著孩子們一起走進文字,去感受大海睡著是的樣子。我們一起體會大海睡著時的感覺,在朗讀中品味這語言文字的魅力。
在朗讀的同時,孩子們感受著自然界的美好。我引導孩子們想象,除了月亮,大海還是誰的媽媽?大海的夢也一定是美的,你說,大海會夢見什么呢?大海媽媽睡著了,風兒、浪兒為什么不笑了,不鬧了?
學生在美好的意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也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著童話般的大海。孩子們醉了,我也醉了。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沒有讓學生去分析、解釋詞句,而是讓他們走進這個美好的意境去自己體驗,感悟詞句所描繪的畫面,感悟詞句表達的意思和意境,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這就是體驗學習語言,而不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分析語言,還給了語文學習的本色。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想,這節課給了我很好的啟示。
《大海睡了》教學反思
上周三上了第9課《大海睡了》,全詩共8行兩句話,用親切自然、極富兒童氣息和想像力的語言,描繪了風平浪靜、明月高懸的夜晚大海的美麗景象。課文還配有一幅插圖,再現了詩句描繪的優美意境,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詩歌不長,內容淺顯易懂,語言流暢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學生基本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明他們對詞句的意思已基本理解,思想情操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另外,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又是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理解力要靠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朗讀又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就要動用指導朗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給學生留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讀自悟,通過朗讀,體會詩歌所描繪的大海夜景,一個“讀”字應該貫穿始終。但強調讀,不等于盲目地多讀,什么時候讀,是讀一段還是讀幾句?采取什么形式讀,讀出什么樣的語氣?都始終從教學目標出發,以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
具體做法:先讓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幾遍,達到讀正確、讀通順,再通過指點,讓學生讀出停頓,前鼻音、后鼻音、輕聲,從而讀流暢整首詩。接著,通過指導看圖,引導學生在學會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同時感受大海夜晚的寧靜和美麗,然后通過讀書把這一份感受表達出來。在想像中指導朗讀,理解字詞,在朗讀中對照畫面,體會詩境。最后做到熟讀成誦。
我在教學中關注的第二重點就是寫字,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識字和寫字興趣很濃厚。寫字既是學生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也是識字教學過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教學生寫好字,不但可以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許多學生寫不好字,往往是因為沒有專心寫而造成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規范的寫字習慣,對于今后字體的形成具有極壞的影響。因此,我在課堂寫字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喜歡上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