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的爸爸》教學案例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特色。新課堂應該是彰顯學生的個性,而不是把學生刻成一個個一模一樣的木偶。所以,在課堂上應該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解答。每個看似不可思議的答案背后其實都是學生個性的彰顯。記得上學期聽《秋姑娘的信》這一課時,教師問學生“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秋姑娘?”多數學生回答的是“關心他人,很善良”,而有一個學生的答案讓我很吃驚,她說這是一個壞姑娘,因為她去摘樹葉,破壞樹木,所以我不喜歡她。這個答案錯嗎?其實也不盡然,相反能想到這一點我覺得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令我欣慰的是,當時上課的老師并沒有批評這位學生,也沒有說她的答案是錯的,而是耐心地跟她解釋。課堂上像這樣的意外經常會發生,我們教師不應該武斷地根據所謂的“標準答案”來判斷對錯。正如在《好學的爸爸》這一課中,學生對于“充電”的理解多數是基于生活中的經驗認為是給一樣物體充電,這并沒有錯,他們的生活閱歷讓他們只能想到這一點。所以,每一種答案都有它的合理性存在,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回答發現學生的個性,并揚長避短,讓學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