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菊花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讀好課文第2自然段,我緊扣“好看極了”這句話,按由整體——部分——整體的順序,讓學生在回環往復的誦讀過程中,逐層深入對菊花之美、之多的感受。如在整體感知“菊花怎么樣?”后,一句一句體會“好看在哪里?”,再整體美讀,在讀中感悟菊花的美,并通過加入表情和動作的朗讀表達對菊花的喜愛,環環相扣,最后學生熟讀成誦,優美的范文語言得到內化。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語文教學應該追求“靈動、智慧的課堂”,學生是一個個生動的個體,課堂上的表現是無法預料的,這就需要教師有靈活的駕馭課堂的能力,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讓課堂充滿教學智慧。由于有點緊張,在引讀時我的語速較快,導致學生讀“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時因速度快而沒有感情,我對學生的表現處理方法不夠靈活,只是要求慢慢欣賞,但指導不深入,不到位,效果不明顯。課后想來,如果當時讓學生邊讀邊帶動作、邊讀邊數菊花,一定能控制住讀的節奏,掀起朗讀高潮。
總之,上這節課,前前后后,我收獲很多,促動也很大,對新課標下構筑怎樣的有效課堂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看菊花》教學反思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怎樣在閱讀起步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呢?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在執教了《看菊花》一課后,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感培養
閱讀起步階段尤其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或用瑣碎的問題一問到底。如《看菊花》這篇課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文中哪些語句把菊花寫得美?為什么寫得美?”兩個問題,通過看畫面及多種形式朗讀,體會菊花的顏色美、數量多及不怕冷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這就改變了講深、講透的觀念,給學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間。重點句讀好了,也就讀出了菊花的可愛、菊花的美以及人們對菊花的喜愛,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著這種已有的語感讀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二、引導學生遷移生活體驗
在閱讀起步階段,我們還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導學生將生活體驗遷移到課堂學習中,幫助培養語感。低年級學生的語言特征是詞語概念總是和事物表像緊密結合著,脫離了一定的表像,學生就很難人情人景。因此若是空洞地讀文,便難以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我在上課前,曾指導過學生看菊花,為這一課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提供了生活體驗。課堂上,在學習有關菊花顏色、數量的語句時,我通過課件演示出五顏六色、姿態各異的菊花,激活學生腦海中的生活畫面,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看到菊花時所看到的景象。在親身體驗下,鮮明的語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比如,看完畫面再讀表示菊花顏色的語句時,就不像初讀課文時那樣一字一頓地讀。通過自然的停頓和轉聲處理,五顏六色的菊花仿佛一下就呈現于眼前。在讀“一朵朵,一片片”時,因為親自看到過一大片的菊花,有過被菊花簇擁的感受,讀到“一片片”時就自然地揚起了聲調,與前面的語句有所區別,突出了菊花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