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媽媽笑了》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8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全文共有8個自然段。通過記敘小燕子三次到菜園觀察,并與燕子媽媽三次對話,最終看清楚了冬瓜和茄子在大小、顏色、外形三方面都有區別,生動揭示了做事要認真的道理。
設計理念
1、學生為本,整體推進三維目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與方法。
2、讀中感悟,培養自主閱讀能力。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采用多種形式,有層次地指導學生讀好課文,讓學生喜歡閱讀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讀中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道理。
3、在鼓勵學生自主識字,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在識字中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充分開發利用課堂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燕子媽媽為什么高興地笑了。
3、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與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明白燕子媽媽為什么高興地笑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冬瓜和茄子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播放課件:(情境畫面及歌曲《小燕子》)
教師口述:小朋友,春天來了,小燕子和媽媽一起從南方飛回來了。他們在說什么悄悄話呢?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識記“燕”字。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意境,通過輕快的音樂、春意濃濃的春景,將學生帶入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合作讀文、識字。(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 (課件出示:生字詞)運用多種形式檢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如開火車、小老師帶讀等
2) 以小組形式匯報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如:“躺”和“掛”,可在學生自主識記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貼“冬瓜”和“茄子”圖加深理解。)
4、檢查課文初讀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
2)齊讀全文。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保證人人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去,并加以適當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生在合作中充分交流識字的方法,體會學習的快樂。
三、讀中感悟,體會道理。
1、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怎樣才能讀好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呢?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評價。
2、同桌分角色朗讀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對話。
3、(課件出示:小燕子和媽媽的對話)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學生扮演小燕子,師生分角色表演讀,共同評價,體會道理。(在評價中指導讀出疑問和高興的語氣。)相機板書:大小、顏色、外形方面的區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練習中朗讀“小燕子和媽媽”的對話中,逐步感悟“做什么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