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媽媽的孩子(精選3篇)
水媽媽的孩子 篇1
7 水媽媽的孩子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孩、朵、彩、團、層、霜、背、冰、聰”9個生字積累詞語8個。
2、正確朗讀課文和課后“讀句子”中的兩句話,知道輕聲及其讀法。3、通過閱讀,在教師指導下理解部分詞語及句子的意思。
4、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烏云、彩虹、濃霧、露珠、白霜、雪花和冰的形成都離不開水。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8個詞語。
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烏云、彩虹、濃霧、露珠、白霜、雪花和冰都是水形成的,它們和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一樣,都是水媽媽的孩子。
教具學具 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有關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和大家又要學習一篇新的課文。
板書課題:8、水媽媽的孩子
2、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3、交流:你知道水媽媽有哪些孩子?
4、師:除了小朋友說到的以外,我們再去課文中看看,好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聽課文錄音邊看課文,思考:水媽媽有哪些孩子?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在文中圈出“水媽媽的孩子”。
3、集體交流,學習生字。
①交流所圈出的字。
②教師分兩行出示:泉水 溪水 江水 河水 湖水 海水
烏云 彩虹 濃霧 露珠 白霜 雪花 冰山
③媒體介紹第二行氣象景觀。
④在小組中合作學習出示的詞語中的生字。
⑤學生識字情況反饋:游戲——“你說我猜”。
4、師:你們能自己認識這么多水媽媽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學習“聰明”。
5、說話練習,在句中鞏固識字。
我知道( )、( )、( )、( )、( )是水媽媽的孩子,( )、( )、( )、( )、( )、( )、( )是水變成的,也是水媽媽的孩子。
三、再讀課文,朗讀背誦
1、再讀課文,思考:娃娃們是怎樣把水媽媽的孩子帶到風伯伯這兒來的呢?
2、出示練習:選詞填空
團 層 條 顆 朵 片 座 個
一( )烏云 一( )彩虹 一( )露珠 一( )白霜
一( )冰山 一( )雪花 一( )濃霧 一( )娃娃
3、識字“團”、“層”,交流識字方法。
4、指導朗讀。
①指導朗讀,句子中“了”、“著”讀輕聲。
②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
③圈出句子中表示動作的詞。
④做做動作,再讀讀2-8小節,理解動詞的意思。
⑤嘗試背誦。
5、說話練習:
水媽媽的這些孩子中,你最喜歡哪個?為什么?
我最喜歡( ),因為( )。
(同桌交流,指名說,師生評議)
四、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1、鞏固字詞。
游戲:開火車鉆山洞——復習新授的生字和詞語
過小橋——讀句子
2、書寫指導。
①示范書寫“雨字頭”,比一比“雨”和“雨字頭”書寫的異同。
②出示:霧、露、霜、雪,復習筆順規則
③學生照樣子描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板書
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海水
7水媽媽的孩子
烏云、彩虹、濃霧、露珠、白霜、雪花、冰山
認識“雨字頭”,知道“雨字頭”的字大多與天氣有關是本課生字教學的重點,在學習了“雨字頭”后,描寫帶有雨字頭的字,著重培養學生掌握上下結構的合體字在田字格中的間架位置。這類字部分學生都寫得偏大。朗讀時對像“了”、“著”一些要讀輕聲的字我注意指導學生讀好。目標之二是拓寬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明白因為天氣環境不同,水會以不同形態出現。讓學生知道烏云、彩虹、濃霧、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的形成都離不開水,它們和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一樣,都是水媽媽的孩子。
水媽媽的孩子 篇2
字與詞
孩hái(孩子)(孩童)(小孩)(男孩)(女孩)
巧記:一個小子亥hài時生。(亥hài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21:00至23:00)。
朵duǒ(花朵)(一朵)(云朵)(大快朵頤:朵頤拼音duǒ yí釋義“頤”是臉頰, “朵”是動的意思; “朵頤”一詞出于《易經》,指動腮幫進食. 所以現在常用“大快朵頤”形容非常快活享受口福之樂)
巧記:木頭上面幾朵花。
彩cǎi(彩色)(云彩)(喝彩)(彩虹)(豐富多彩)
巧記:采了三(彡)朵花。
團tuán(團長)(團員)(團結)(團圓)(紙團)
巧記:才入口中一團糟。
層céng(層次)(云層)(分層)(層出不窮:[céng chūbùqióng]
[解釋] 層:重復;窮:盡。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
巧記:屋子(至)沒到云來了liǎo。
霜shuāng(白霜)(霜降)(寒霜)(霜雪)(冷若冰霜:冷得象冰霜一樣。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
巧記:雨點打在二木(目)上。
背bēi(背帶)(背負)
巧記:北+月,背背背。
冰bīng(冰塊)(冰涼)(結冰)(冰雪)
巧記:兩點水就是冰。
聰cōng(聰明)(聰慧)(聰穎)(耳聰目明)
巧記:左耳總聽最聰明。
趣味識字
找——尋 一齊——一起
高興——開心 聰明——聰慧
對——錯 高興——難過
聰明——愚蠢yúchǔn
小知識
“霧”是近地面的空氣中的水蒸氣,由于接觸較冷的地面,而凝結成的小水滴或冰晶,所以“霧”也是水媽媽的孩子。“霜”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零攝氏度以下凝結而成,附著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也是水媽媽的孩子。“披”這個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霜微而細小的特點。
水媽媽的孩子 篇3
師:小黑板出示課文第1段,引導學生讀。
生:齊讀第1段。
師:風伯伯不讓孩子們找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這些是不是水媽媽的孩子呢?
生:不是。
生:是。
師:小朋友們再讀:“但不能找……也不能找……”。再想想,他們是不是?
生:是!
生:不是!(爭持不下)
師:出示簡圖(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海水),這些水逐漸變,他們有大有小,就像我們的人有大有小,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那如果他們有媽媽,應該是……?
生:水。
師:我明白了,他們的媽媽是水,那他們就是水媽媽的——孩子。
(這一環節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從誤區中走出。因為學生一讀課文后,直觀的感覺就是:水媽媽的孩子們就是烏云、彩虹、濃霧等變了形態的水,而從“不能找……也不能找……”中誤認為泉水、溪水等不是水媽媽的孩子。)
師:好!小朋友們想一想,風伯伯要他的孩子去找水媽媽的孩子來,為什么又不能讓他們找泉水、溪水,也不能找江水、河水、湖水和海水?
生1:因為這些水太常見了。
生2:因為它們都是水。
生3:……
師:(向生1)“常見”,你再說明白一點就是……
生1:經常看見。
師:經常看見的東西,那要找到它會比較……
生1:比較容易找到。
師:小朋友們,好好想想看,泉水、溪水這些好找偏不讓找,風伯伯是想干什么呢?
生:是想考考他們。
師:考他們什么?
生:是不是聰明、能干。
(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對于二年級學生卻不容易明白。所以弄透這層意思,也是為課文的末尾一段風伯伯夸獎孩子們聰明打下基礎。)
師:風伯伯的每個孩子們找到了水媽媽的孩子嗎?從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找到了。從課文的2~8段。
師:小朋友真聰明。請同學們一起讀讀這幾個自然段,他們分別找到了什么?
生:齊讀2~8段。
師:他們都找到了——
生:他們找到了烏云、彩虹、濃霧、露珠、白霜、雪花、冰山。
師:(板書以上詞語)他答對了嗎?從課文哪里可以看出來? 生:他們都是水變的。
師:哦!真聰明,知道得這么多。那從課文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們找到了呢?
生:風伯伯說:“你們都找對了,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
師:太對了。你也是個聰明的孩子。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
生齊讀“烏云、彩虹……”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風伯伯的孩子是怎樣一個個把水媽媽的孩子找來的?
生1:大娃回來了,抱著一朵烏云。
師:板書:“抱 一朵”。答得太對了,老師要獎勵他,大家歡迎他到講臺來,老師要獎勵他一個東西。(生上臺,老師拿出制作的“一朵烏云”圖片)來,給我們抱來一朵烏云,并說給大家聽。
生演示,背出:“大娃回來了,抱著一朵烏云。”
師:貼出烏云在黑板上。(然后依次講解圍著一條彩虹、捧著一團濃霧……)
師:我們都幫水媽媽找到了孩子,非常能干,非常聰明。大家一起來,看著黑板,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行嗎?
生:抱一朵烏云;圍一條彩虹……
(這一環節,通過簡易自制的形象圖片展示,讓學生初步理解數量與名詞搭配的準確性,如一層白霜、一片雪花、一座冰山,感受動詞運用的準確性、生動性,也對烏云、彩虹等自然現象有一個更深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都像風伯伯的孩子們一樣聰明,找到了水媽媽的孩子們。這些看起來不是水,也是水媽媽的孩子,這又是為什么呢?
生:他們是水變來的。
師:水為什么會變成這些?你知道嗎?
生:水一熱就變成了云……冷了就變成了冰……
師:好聰明!(簡筆畫)水太熱就變成極小極小的水珠升上很高的天空,天空很高的地方很冷,這些水珠就結在一塊變成云。下雨之后,太陽一照,這些小水珠在太陽光下就出現七種顏色,成為彩虹。一到天氣比較冷時,這些水珠就聚成一團,變成濃霧……
師:這節課,我們的小朋友很聰明、能干,知道了水媽媽有哪些孩子,還知道他們為什么是水媽媽的孩子。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多動筋想問題,多讀書,我們還會比風伯伯的孩子們更聰明。(下課)
(這一小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一點水的三態常識,但又不能從物理學上講概念,所以通過簡筆畫方式,直觀地感受一下,并結合生活常識進行理解。)
板書設計:
5、水媽媽的孩子們
大娃 抱 一朵 烏云
二娃 圍 一條 彩虹
三娃 捧 一團 濃霧
四娃 采 一顆 露珠
五娃 披 一層 白霜
六娃 摘 一片 雪花
七娃 背 一座 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