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精選12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1
一、我會認。
1、自由讀,看誰讀的準。
2、指名讀并組詞。
3、這些字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木字旁)
二、我會讀。
本題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字。
1、自由讀讀這些標牌,看看你能不能讀下來。
2、誰會讀呢?(指名讀)
3、教室里墻上的字,你認識哪個?
4、 你在課外還認識了哪些字?
三、比比寫寫。
1、自由讀一讀,說說每組兩個字的差別。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
3 、寫一寫。(想一想每個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四、 我會讀。
本題三個句式相同,用“越……越”說明事物在發展、變化。這個句式在前面的課文中見過,通過再次練習,達到鞏固、積累的目的。
1、自由讀一讀,你發現這三句話有相同的地方嗎?
2、這種句子在哪課讀過?
3 、你能不能再用這樣的句式說話?
五、本題是一首古詩。這首詩描寫了農民非常辛苦,告訴人們要愛惜糧食。
1 、借助拼音讀一讀。
2、你讀懂了哪個地方?
3、背一背。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2
【我的發現】
這一項訓練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詞語的特點,進一步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和發現的樂趣,積累詞語。其中包括兩大組詞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名稱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過程建議〗
1、出示詞語:
奶牛 牛奶 圖畫 畫圖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讀詞語,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3、全班交流發現。
4、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看哪一組說得多。
5、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然后用多種方法朗讀。
【日積月累】
這一部分包括 “讀讀認認”、“我會填”和 “我會讀”三項內容。其中“讀讀認認”教學重點是認識八個生字,積累由這些生字組成的新詞。“我會填”是選擇近義詞填空的練習。“我會讀”是閱讀《魯班造傘》這篇短文,目的是讓學生增加閱讀量,積累語言,激發動手創造的欲望。
〖過程建議〗
一、讀讀認認
1、自由讀兩組字:
你發現了什么?(形聲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識記新字。)
2、小組合作交流,說說你記住了哪個字?是怎么記住的?
3、卡片認讀──任意抽讀──送信游戲──同桌互讀
4、任意選擇喜歡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二、我會填
1、讀句子,說說每組的兩個詞語是什么關系?(近義詞)
2、結合生活分別用這兩個詞造句。
3、說說差別。
4、填空,互相檢查。
三、我會讀
1、默讀短文,自主識字。
2、朗讀感悟:
魯班是什么樣的人?(善于思考,動手創造)
3、談談自己讀完短聞后的心得和體會。
4、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口語交際】
這次訓練是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是對本組專題的擴展和延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交際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與人協作的能力。
一、交際準備
1、學生課前進行的小制作。
(如:用毛線編織蝴蝶結,用塑料瓶做成花籃等)
2、把學生劃分成若干個交際小組。
二、過程建議
1、學生將課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線編織蝴蝶結,用塑料瓶做成花籃,用紅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紙疊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愛的小制作。
3、小組交流、匯報制作過程。別人講的時候,聽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講的同學要作解答。
4、小組推薦做得好、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5、評一評誰的小制作做得好,誰介紹得好。
6、將學生的小制作辦成一個展覽。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安排了兩項內容:
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郵票、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其實這只是一個范例,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才能。還可以結合口語交際活動辦個“小制作展覽”,給學生創造相互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培養他們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
1、展示:
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圖片與材料。(內容不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徑,大家互相學習借鑒。
3、總結:
每個人交流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每個人交流一個思想你便得到許許多多的思想,愿同學們,時時處處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將美與他人分享。
4、以此專題辦個展覽。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能根據口語交際的要求進行流利的表達,內容比較充實。
2、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寫好后與同學交流,學習彼此的長處,互相修改習作。
3、學習掌握透過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說話、作文中運用。
4、積累帶動物名稱的成語。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高傲的白鵝,性格古怪的貓,慈祥、盡職的母雞……在喜愛他們的作者筆下,一只只小動物栩栩如生。同學們,你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嗎 ?在于動物的相處中,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今天,我們通過交流,共同分享這些樂趣,好嗎?
二、全班交流
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名稱。
三、分組交流
1、分組:
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
2、要求:
⑴ 具體說出動物的特點。
⑵ 表達真情實感。
⑶ 認真聽,進行評議。
3、分組交流。
四、全班匯報
1、匯報提示:
⑴ 形式:
可結合展示“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或表演,進行發言。
⑵ 內容:
可從外形、脾氣、進食、嬉戲、休息等方面說說特點。
2、評價提示:
可采用問答、發表看法、評選等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互動。
五、拓展延伸
喜歡同一種動物的同學自由組成一組,把自己的“觀察記錄”“動物照片”“動物畫像”等材料組合成一份手抄報,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第二、三課時
一、展示臺
展示各組完成的手抄報,激發興趣。
二、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提示,明確要求:
具體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真情實感。
三、精彩回放
1、回憶自己和動物相處中發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與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習作與評議
1、學生試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2、出示學生習作片段:
引導評議,進行修改。
3、四人小組輪流讀自己的習作,共同進行評議。教師巡視,及時點撥。
4、每組推選一個精彩片斷,交流賞析。
五、修改習作,謄寫習作
六、展示優秀習作
優秀習作貼在“學習園地”展示,其他同學參觀評議。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東有什么發現,你同意他們的看法嗎?為什么?
3、小林說的“學習運用這種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⑴ 自主發現。
⑵ 組內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例子,進行交流。
6、聯系自己的習作,有運用這種方法嗎?
二、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
要求讀的正確。
2、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3、自選一個成語,講講成語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戲:
成語接龍。
5、競賽:
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動物的名稱。看看誰是勝者:
九( )一毛對( )彈琴如( )得水( )死狐悲 杯弓( )影( )毛蒜皮( )立雞群指( )為馬 為( )作倀車水( )龍萬( )更新門可羅( ) ( )( )點水順手牽( )哀( )遍野抱頭( )竄
三、課外延伸
嘗試積累帶有十二生肖的成語。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發現相同的兩個字調換順序后組成的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2、能自主根據形聲字特點進行識字。積累運用詞語。
3、能自己讀懂小故事。
4、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
5、自主學習,樂于展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字、口語交際、積累詞語
2、難點:近義詞詞義的區分,口語交際。
計劃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小制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闖關游戲導入。
讓我們先來比一比,看看誰的腦子最靈活。老師說一個詞,請同學們把它倒著說出來。如:“好人——人好”, 故事——事故”等。書中也有幾組類似的詞語,大家來看。(出示詞語)
2、自讀詞語(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3、正音(請一組開雙軌火車讀一讀,糾正錯音)。
4、讀讀泡泡里的話,你能把學習伙伴沒說完的話說完整嗎?快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桌小伙伴吧!(學生自由補充)
5、我的.發現:
每組兩個詞語的字都相同,可是字的前后位置一交換,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了。
6、以小組競賽的方式,說類似詞語。
如:算盤——盤算 到達——達到 喜報——報喜 子女——女子
喜歡——歡喜 到達——達到 女兒——兒女 菜花——花菜
樓上——上樓 領帶——帶領 展開——開展 彩色——色彩
愛心——心愛 故事——事故 心中——中心
7、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然后用多種方法朗讀。(同桌互讀、男女生讀)
過渡:智多星說話:你們已經順利闖過了第一關,快進入第二關日積月累吧!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認認:
⑴ 課件出示兩個熟悉的字,開火車讀:
月 夫 比 十
月 旦 父 斤
女 生 加 馬
廠 則 敬 言
⑵ 你們讀的可真棒!誒,老師想問:你們愛看劉謙的魔術表演嗎?孔老師
也會變,你們想看嗎?可看好了啊!(教師演示兩字合并組成新字。)
⑶ 你們發現我是怎么變的嗎?(請學生談自己的發現)
⑷ 說實話,你認識我變得這幾個生字嗎?沒關系,我來幫你。(出示拼音)
① 同桌互讀。
② 當“小老師”領讀。
③ 請一組開火車讀。
⑸ 這些注拼音的字都是熟字加熟字組成的新字,再看看它們的拼音,你發現它們都是什么字? (形聲字)
⑹ 隱去拼音讀,并試著組個新詞。
⑺ 出示詞語齊讀:
皮膚 膽量 姓名 廁所 畢業 斧頭 駕駛 警察
⑻ 從八個字中選字進行擴詞練習。
⑼ 選出其中的詞語進行說句子練習。
⑽ 你還能舉出幾個從課外學到的類似的字,介紹給大家嗎?
2、我會填:
⑴ 出示兩組意思相近的詞:
發明──發現 優美──美麗。
說說每組的兩個詞語是什么關系?(近義詞)
⑵ 讀后給這四個詞找朋友:
發明 發現 優美 美麗
(創造) (發覺) (美好) (好看)
⑶ 出示句子,學生選詞填空:
發明 發現
小林( )的充氣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贊。
伊琳娜( )金魚放到裝滿水的杯子里,水會漫出來。
優美 美麗
孔雀的尾巴真( )!
隨著( )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
⑷ 再把句子讀一讀。
⑸ 補充練習:
溫暖 溫和
這位服務員( )地接待每一名顧客。
老師對我的關心,讓我感到很( )。
3、我會讀:
(1)先自讀《魯迅造傘》的故事內容,請大家推薦一學生讀。
(2)討論交流:魯班是怎樣造傘的?用“~”劃出有關句子。你從 中得到了什么啟示?(我們要多動腦筋,做生活的有心人。)
(3)指導朗讀。(采用多種方式、方法朗讀,特別是師范讀)。
(4)魯班還發明了什么? 師簡介魯班
(5)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語文園地有3項內容,分別是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交流平臺版塊是通過交流利用關鍵句歸納段意;詞句段運用分別安排了仿寫片段以及學會用新的修改符號補充修改片段;日積月累部分學習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表達作者憂傷的情懷。
【教學目標】
1.交流平臺,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能用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2.詞句段運用,學會觀察時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并及時記錄;認識并會使用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嘗試用修改符號修改語段和習作。
3.積累古詩《滁州西澗》,感受詩中描寫的美好景色。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了解古詩《滁州西澗》的意思,并背誦古詩。
2.學會邊觀察邊思考,并能仿照例句寫出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教學策略】
1.借助例文,學會遷移
在教學“交流平臺”內容時,教師可以呈現例文,讓學生找關鍵語句,并訓練學生借助關鍵語句概括自然段大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遷移運用,由說到寫,層層深入,將本單元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的訓練落到實處。
2.發現規律,拓展升華
“詞句段運用”指向實踐運用。第一部分與單元語文要素“觀察事物的變化”有關。教學時,可以先呈現示范語段,引導學生發現語言規律:每段話前面部分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最后一句則是由此引發的思考,即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值得思考的生活現象,并提出問題。運用范例中習得的記錄方法進行練筆。最后還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深入思考并提出問題,隨時記錄。第二部分通過比較、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表示對調和移動的修改符號,并遷移運用到習作的修改中去。
【教學準備】
一盆含羞草。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關鍵語句,并能用關鍵語句概括段意。
2.學會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及提出的問題。
3.認識并學會使用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回憶片段,自然過渡
1.交流平臺,說說發現。
(1)課件出示《富饒的西沙群島》第5自然段,用找關鍵語句的方法概括這段話的大意。
課件出示:
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棲息著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著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2)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段落中有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請大家找一找。
(3)這段話的第一句話好在哪里?
①學生交流。
②“也是”在文中起過渡作用。這句話概括了這段話的主要內容,是段落中心句。
(4)小結:“西沙群島也是鳥的天下”直接寫出了第5自然段的大意,它是本段的關鍵語句。
2.課件出示《花鐘》第2自然段。
課件出示:
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有的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曇花的花瓣又大又嬌嫩,白天陽光強,氣溫高,空氣干燥,要是在白天開花,就有被灼傷的危險。深夜氣溫過低,開花也不適宜。長期以來,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濕度,到了那時,便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1)找出這段話的關鍵語句。
(2)探討:可以直接用這個關鍵語句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嗎?(不可以,這個關鍵語句概括不完全。關鍵語句雖然和段意有關,但有時候需要對關鍵語句進行改造,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3)概括本段話的大意。(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活動的時間有關)
3.課件出示《小蝦》第3自然段。找出關鍵句,概括本自然段大意。
課件出示:
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它們有的獨自蕩來蕩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會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腿,腿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這時碰到正在閑游的同伴,說不定就要打起來。小蝦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4.拓展延伸。課件出示語段,找出關鍵語句。
課件出示:
章魚受驚時會變成白色,憤怒時又會變成紅色。此外,它還能變成綠色、棕色、紅棕色,或是周身出現有掩護作用的斑點。看來,章魚真是一種善于變色的海洋生物。
5.比較四個語段關鍵語句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關鍵語句有的能直接概括段意,有的與段意有關,略微改變,就能準確概括段意。關鍵語句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間,還可以在段尾。用關鍵語句概括段落大意是個好方法。
6.圍繞一個關鍵語句寫一段話,師生交流。
關鍵句:春天的校園真美!
【設計意圖】
借助例文,回憶學過的知識,了解關鍵語句的作用,學會用關鍵語句概括段意。
板塊二
發現規律,學習表達
1.課件出示“詞句段運用”部分的兩個例句。
課件出示:
r這時候刮起了狂風,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么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r這個路口總是很暢通,那個路口卻總是堵車。兩個路口才相距一百米,差別卻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觀察兩個例句,找找它們表達相似的地方。(這兩句都是先寫作者觀察到的現象,后寫作者提出的問題)
(2)用橫線畫出作者看到的現象,用波浪線畫出作者提出的問題。
(3)師生合作讀,感受這種表述方法的妙處。
2.小結學法。
師:我們在觀察身邊的事物時,也要和作者一樣,一邊觀察,一邊思考,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3.聊一聊生活經歷。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有沒有觀察后的思考?
4.學生交流。
5.自主觀察,嘗試練寫。擺出課前準備好的一盆含羞草,讓一位同學上來用手觸一下葉子,其他同學先認真觀察,再提出自己的疑問。
課件出示:
我發現含羞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及思考寫下來。
(2)組織學生圍繞思考是否深入,問題是否合理,對練寫的語段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
從范例中習得記錄的方法,進行練筆。先觀察現象,再寫觀察后的思考,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學會觀察,主動提問的習慣。
板塊三
運用符號,修改病句
1.初讀段落,交流感受。
2.學習修改。
(1)回憶以前學過的修改符號,指名說說名稱和作用。(改正、增補、刪除)
(2)認識表示對調、移動的修改符號。
①對調符號:表示前后相鄰的兩個詞語或短語位置的對調。
②移動符號:圓圈內是將要移動的內容,分叉號放到移動后的位置。
(3)語段中還用了哪些修改符號?(刪除、插入)
3.句子練習。
(1)課件出示修改前后的句子,讓學生比較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課件出示:
我養了螃蟹一只。
我養了一只螃蟹。
它最愛顯擺它的鉗了。
它最愛顯擺它的鉗子了。
向我高高舉起那大鉗子剪刀似的。
向我高高舉起那剪刀似的大鉗子。
(2)學生交流。(修改后語句變得通順了)
4.閱讀語段。
(1)課件出示課本中修改了一部分的語段。
課件出示:
(2)讀一讀,說說除了已修改的部分外,你還發現了什么問題?
5.學習運用。
(1)用修改符號在課本上修改語段。
(2)交流反饋。
(3)出示修改后的語段。
課件出示:
我養了一只螃蟹,它眼睛、嘴巴都不怎么顯眼,鉗子倒是很大。它最愛顯擺它的鉗子了。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輕輕點了它一下,它立刻轉動身體,向我高高舉起那剪刀似的大鉗子。我又點了幾下,它鉗子越舉越高,突然,整個身子翻了過去。它急了,腿和鉗子在空中亂舞,好不容易才借助玻璃缸壁翻過身來。
6.遷移練習。課件出示學生習作中需要修改的片段,集體修改。
【設計意圖】巧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在對比中學習。通過復習學過的知識,自然過渡到修改符號的學習,讓學生更加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及延續性。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了解古詩內容,能夠說出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3.品味語言,體味意境,吟誦古詩。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板書古詩題目,讀古詩題目。你從詩的題目中知道了什么?(本詩寫的是滁州西邊山澗的景色)
2.《滁州西澗》究竟描繪了怎樣的景色?讓我們跟隨詩人的筆觸,一起去看看。
3.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指名讀詩,熟讀感知。
4.師:這首詩寫了什么?試試用自己的話來解釋詩句,將沒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詞做上記號。師生交流。
5.再讀古詩,理解大意。
【設計意圖】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在充分自讀自學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更準確、完整地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
板塊二品讀詩文,感受美景
師:反復吟讀了這首詩,“滁州西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的呢?
1.“美”的印象。
(1)從“幽草”感受到美。低聲吟誦,想象畫面,細談感受。
(2)從“黃鸝深樹鳴”感受到西澗靜謐的美。細細品讀,想象畫面。指名讀。
2.
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從“野渡無人舟自橫”感受到的)從哪個詞讓你感覺到“荒涼”或“自在”呢?(“舟自橫”)
【設計意圖】古詩詞講究用詞精妙,在教學過程中力圖帶領學生揣摩、品味詩中的“關鍵詞”,感受詩意。
板塊三
結合背景,悟出詩情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再讀一讀這首短小的七言絕句,看一看能否從中找出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來。學生可能會找到“獨憐”“自”,各談理由。
2.了解韋應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他一直有著怎樣的想法,就能幫助我們理解他在詩中寄托的情感。(課件出示韋應物簡介)
課件出示:
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于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為力,有意隱退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
3.你從詩中哪些地方讀出他這樣的情感?(“幽草”“無人”“舟自橫”)
小結: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山水畫,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存在,其實詩人的靈魂無處不在。整首詩字里行間寄托著詩人的情懷。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語言的探究,細細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板塊四
回味吟誦,感受詩意
1.回顧吟誦小知識。提示:平長仄短,入短韻長。
2.同學們試著自己給詩句標注平仄節奏。
3.跟著吟誦音樂練習吟誦,小組交流。
4.全班同學一起吟誦詩歌,個別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上通過各種形式反復誦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畫面,引導學生體會、積累,學會運用。
【教學反思】
1.充分交流,主動探究。
“交流平臺”學習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教師選取了典型語段《富饒的西沙群島》第5自然段進行新的知識的引導,讓學生找出能概括該段大意的句子,引出“關鍵語句”的含義。學生通過對本單元課文《花鐘》《小蝦》等特點鮮明的語段的回顧與對比,在探究中明白了關鍵句的作用及其在段落中的位置特點。整個過程,教師給足學生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2.品味詩句,積累古詩。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在教學韋應物《滁州西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方法理解詩意,感悟意境。初讀,精讀,研讀,層層深入,抽絲剝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韻律,讀出畫面,讀出詩情。熟讀成誦,完成經典詩文的積累。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6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是寫寫自己最拿手的本領。
因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跟作文內容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所以我最先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把單元的口語交際和作文教學內容相整合,形成一條連貫的作文教學指導思路,同時可以節省一個教學課時。
本單元的作文教學設計得到了專家王校長的親切指導,也得到了同級組老師的無私幫助,幾經修改,受益匪淺,在此特別感謝。
本課的教學我主要遵循一個原則:以生為本。充分信任學生,高度依靠學生,大膽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展示各行各業各種各樣有本領的人士,讓孩子們對本領有一個相對直觀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從身邊熟悉的人物身上尋找特殊本領的寫作欲望,孩子們發言大膽積極,暢所欲言,自由奔放,言語間流露出對本領的欽佩和向往。
其次,我做了大量的'準備。事先讓孩子們回去學做家務,學炒菜做飯學騎車等,孩子們已經有了一些學本領的直觀經驗,寫起來相對會比較順手。同時我也上網瀏覽了一些同齡孩子的優秀習作片段,給孩子們一些寫作方法的橫向指導。
本課的教學不足是留給孩子們寫作的時間不夠,所以沒來得及讓學生互評和個別點評。以后改進。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7
本次口語交際和寫話是本組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本組教學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將本組課文所學到的知識和能力進行遷移,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口語交際和寫話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可以談自己生活中的感受,也可以談自己想象的故事。因此,教學中我著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廣開言路,允許學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內容來談,也可以把幾方面內容綜合起來談。把說話落實到筆頭上,做到會說、能寫,扎實地落實說和寫的教學目標。同時,用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采用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使學生感受課堂的趣味性,使語文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本節課需要注意的是,在練習寫話之后,可以引導學生交換看,讓學生學習別人寫話的優點。教師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就學生寫話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8
區性 今天在學習包以及相關的形聲字的時候,我彌補了上次公開課的缺點,請同學們說一說,還知道哪些字屬于形聲字呢?孩子們說出了幾個。這里是有我的責任的,關于這個知識,我原來沒有滲透過。所以孩子們在舉例的時候,基本上說的都是公開課上的幾個字。印象是深的,可是由于我的失誤,對原來的字不太明了。在最近一段時間,我要努力再彌補一些,讓學生借此機會把這個定義牢記在心中,以利于更好掌握識字規律,更多的識字。
對于成語的掌握我總是對學生沒有信心。在進行日積月累一題時,我請大家再說出幾個與數學有關的成語,想不到孩子們還說出了:一心一意,一劍雙雕,一帆風順,一路順風,二龍戲珠,三心二意,三羊開泰,四通八達,四面楚歌,五光十色,六六大順,七上八下,八仙過海,八面玲瓏,九九歸一,十全十美。我的心都被他們舉起的小手激動著,都被他們精彩的回答QUE躍著。我激動對大家說,我沒有想到同學們還知道這么多的成語。雖然我天天的訓你們,責怪你們,可是你們知道么,你們一直是我的驕傲,我覺得你們聰明,你們有上進心,你們懂事,你們樣樣都比別的班好。我一直以你們為驕傲。可能是我的激動感染了他們,他們個個坐得筆直。我突然想到,這句話,可能我早就應該對他們 說了吧。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 的感覺,讓他們知道他們怎么做,我才會開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愿意做教師或家長喜歡的事情的,他們對我們的看法是十分注意的。我今后要多用用期待的方法了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9
多學生不能開動腦筋思考。
二、教材分析:
本語文園地四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組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1篇略讀課文,1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課文有的講對植物有趣觀察和發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而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是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習作”則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而“寬帶網”中則引導學生去搜集和閱讀更多的觀察與發現的故事。可見本組教材是緊扣細心觀察這一專題,整組教材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語文園地四更是前面學習內容的鞏固和拓展。通過本組教學,目的是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留心觀察生活,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同學的發現,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寫一則觀察日記,寫出自己觀察中最感興趣`、自己最想寫的。做到格式正確,內容有新鮮感,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3、自主發現:能主動發現形近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4、日積月累:讀讀背背一首農諺歌謠,讀讀認認關于人體器官的三行詞語。
5、拓展延伸:通過寬帶網了解魯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圖書館`上網等收集更多的資料。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認真聽別人說話和多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養成處處留心觀察、時時勤于動手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觀察中的發現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都有著無窮的奧秘,如我們學習的本組課文,有的寫作者留意了鮮花的開放,有的寫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飛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鏡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觀察,就會有許許多多的發現。
這段時間,你都作了哪些觀察?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告訴同學,并注意聽聽其他同學的發現。如果對誰的發現感興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討。
二、小組交流
要求:組成四人小組,相互交流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共同分享發現的快樂,探討自然的奧秘。交流時可以互相問答,互相補充,互相評價。(說的同學要把自己的發現說得清楚、內容要具體;聽的同學要認真傾聽)
三、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四、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發現真多、真神奇!看來只要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于動手,善于動腦,就能有所發現,有所收獲!特別是我們班有的同學不愿意開動腦筋的,學了這一課希望你們也有所啟發、有所收獲。同學們,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做個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寫一則觀察日記
一、引入。
1、在口語交際中,我們交流了自己在觀察中的發現,同學們的發現真是神奇美妙。也許你有更多的發現要想說,今天我們就選擇你最感興趣,最想寫的內容,來寫一則觀察日記。
二、學生討論交流:
1、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你準備寫哪些內容?
2、提示: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麗的風景,也可以是你心愛的物品……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也可以說它的動作、姿態……
3、把你準備介紹的事物描述給同學聽。(要把內容說具體)
4、同學間互相評價、補充。
5、針對學生的說,教師作指導。
三、學生練習寫日記。
1、明確日記的格式。
2、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3、放聲朗讀,檢查修改。讀讀句子是否通順,詞語是否恰當,標點是否正確。
4、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議。
5、全班交流,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6、再次修改,大聲讀一讀。
7、謄寫作文,注意格式,字跡工整。
第三課時 日積月累
一、我的發現
1、自由輕聲朗讀課本中的詞語,讀準字音。注意每一行三個詞語中的加點字,想想自己有什么發現。
2、小組交流:把你的發現告訴同學,聽聽同學的發現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齊讀鞏固。
4、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發現。
5、教師引導小結:這四行詞語,每一行帶點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異。引導學生從音、形、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漢字構詞中字相同而詞語的意思不同的規律。
2、學習8個由不同的`兩個字組成的生字。
3、會正確選擇意思相近的詞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型
新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直接導題,并板書:語文園地四
二、講授新課
1、我的發現:
⑴ 出示一組詞語:
奶牛 牛奶 圖畫 畫圖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⑵ 讀一讀詞語。
⑶ 讀讀泡泡里的話,你能把學習伙伴沒說完的話說完整嗎?(學生自由補充)
⑷ 你發現了什么?(每組兩個詞語的字相同,可是位置不同,意思就不一樣。)
⑸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一組詞語嗎?(同桌說后全班交流)
子女 女子 女兒 兒女
菜花 花菜 樓上 上樓
…… …… …… ……
2、讀讀認認:
⑴ 學生自己讀一讀。
⑵ 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這八組字在構字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⑶ 你想怎樣記住這八個字。小組討論識字方法。
⑷ 按“月”和“夫”組成“膚”,皮膚、皮膚的方法讀一讀。
⑸ 從八個字中選字進行擴詞練習。
⑹ 選出其中的詞語進行說句子練習。
3、我會填:
⑴ 讀一讀每組詞語,說說每組兩個詞語有什么不一樣?
⑵ 生自己進行填空練習。
⑶ 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填?
⑷ 讀一讀句子。
⑸ 補充練習:
溫暖 溫和
這位服務員( )地接待每一名顧客。
老師對我的關心,讓我感到很( )。
三、課堂小結
四、布置作業
1、學生回家動手制做小制作。
2、利用課余時間收集郵票、名言等。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四
子女 女子 女兒 兒女
菜花 花菜 樓上 上樓
溫暖 溫和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發現相同的兩個字變換順序之后組成的詞,所表達的意思不同。
2、會運用規律認識8個字,并學習詞語;能準確地運用詞語。
3、能自己讀懂《魯班造傘》這則故事。
4、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活動。
5、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樂于展示的能力與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口語交際、積累詞語
難點:進義詞詞義的區分,口語交際。
一、我的發現
1、自己讀一讀這六組詞語,讀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同桌的伙伴。
2、用各種形式認讀、正音。
3、拓展練習: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再說幾組這樣有趣的詞語。
二、日積月累
(一)讀讀認認
1、自讀,并想想兩個熟字與新字的聯系。
2、認記生字,同桌檢查。
3、開雙軌火車,讀生字組詞。
(二)我會填
1、讀一讀兩組意思相近的詞。
2、小組討論:說說每組兩個詞的意思。
(發明:創造。發現:發覺。優美:美好。美麗:好看。)
3、指導:把每組的兩個詞都放到句子里讀一讀,看看哪一個詞能使哪句話的意思表達清楚。
4、學生選詞填空。
5、交流、訂正,讀句子。
(三)我會讀
1、在小組里讀一讀這個小故事,互相正音。
2、討論交流:魯班是怎樣造傘的?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
4、查一查資料:魯班還發明了哪些東西?
三、口語交際
展示作品,互相交流。
1、四人小組介紹自己的作品,先說作品名稱,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小組成員注意傾聽,互相提問。
2、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可以是優秀作品的作者也可以是介紹的比較出色的同學。)同樣,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和提問。
四、展示臺
1、展示自己收集的郵票、名言、諺語等。
2、鼓勵學生拓寬展示內容,從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四》教案 篇12
在教學語文園地四時,我對“學寫留言條”這一部分精心做了設計與準備,兒童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的用語文,留言條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目前為止所接觸的第一種格式性表達內容。
在信息時代中,寫留言條似乎有些落伍,但對與小學生而言,這卻是一種有效的通訊方式,因為小學生大多沒有手機。因此,在教學時應把留言條的重要性說清楚,以激起學生寫留言條的興趣,為以后學習寫信、寫通知以及寫請假條打下基礎。但是這樣的應用文體教學起來又略顯枯燥,為了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我先以講故事的形式,敘說了上學期期末考試后,咱們班一位早放學的同學,因為回家后無聊就又出去跟院子里的小伙伴結伴到街上買小吃,媽媽回家后發現她不在,急得到處找,差點兒報警的事。由于這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學生聽得很認真,還不時悄聲議論。這時我說,如果這位同學會寫留言條的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接下來我不失時機地出示課本中的留言條,讓學生多讀了幾遍,并思考:
1、留言條分為幾個部分?
2、每個部分應該怎樣寫?
3、重點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應該怎么寫?
最后,學生試著寫,我把在巡視時發現的一些典型問題都歸納起來,做了重點強調,學生順利地學會了寫留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