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愛鳥》教案分析
第八課 愛鳥(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一只鳥仔》
2、表演歌曲《一只鳥仔》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一只鳥仔》,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素材統一,形象完美的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只鳥仔》。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純潔的性格。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一只鳥仔》,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初聽歌曲《一只鳥仔》,聽后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聽后學生自由說)
再聽歌曲,引導學生發現,在這首中國臺灣民歌中出現了許多襯詞和象聲詞,使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更加與眾不同。
2、學唱歌譜(音組“5、6、1、2、3”)
1)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二遍)(唱譜是不加下滑音記號,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難唱的地方重點練唱
2)豎笛演奏《一只鳥仔》旋律
3)讀一讀歌詞(重點讀象聲詞,模仿出鳥的叫聲)
4)輕輕地跟著范唱錄音唱(二遍)
重點練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來(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 啁 啁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襯詞和象聲詞,把歌曲生動有趣的愛鳥心情表演出來、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3、識兒童玩鳥行為圖
出示四幅兒童玩鳥行為圖,請學生說說哪一些行為是對的?哪一些行為是錯的?為什么?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樣做(增強學生護鳥、愛鳥的環保意識)
4、表演
分小組自己按照樂譜練習——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體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音樂游戲:曲調接龍
4、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旋律婉轉、流暢、動聽,歌詞形象生動,,作品充滿深情地敘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一片愛心。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四、引導學生通過聽辨、曲調接龍等游戲形式,進行師生互動互動交流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提高音樂基礎能力與即興創作水平。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新課:(放伴奏音樂,同學戴著小鳥頭飾飛入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