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冊《音樂》全冊教案
4、唱唱拍拍。請學生嘗試用不同節奏的拍手為演唱歌曲伴奏,再選擇敲擊樂器為演唱歌曲伴奏。如:
a部分選用節奏: x o x o x x x ||
b部分選用節奏: x x x x x o o ||
5、唱唱跳跳。請學生嘗試著在合唱的基礎上稍加手的動作與腳的動作來加強歌曲的節奏感,從而增強歌曲的表現力與藝術美感。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歌曲《猜花》
教學教具: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 聽歌曲錄音,介紹民歌特點,感受歌曲的風格。
2. 再聽錄音,聽到tidili節奏時,舉起手來。
3. 讓學生找出與ⅹⅹⅹ∣ⅹⅹⅹ∣ⅹо∣ 這一節奏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方,在歌中出現了幾次。
4. 按照節奏規律,每一樂句結尾都有一個休止符,劃分出歌曲的樂句共4句。
5. 在學生已對旋律比較熟悉的基礎上,視唱歌曲。
6. 學唱歌詞。
7. 教師介紹歌詞特點:一問一答的形式有領有合。啟發學生邊唱邊想,用什么樣的演唱形式來表現這首歌曲。
8. 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一種方法來演唱。
9. 討論歌曲中那些地方可加入打擊樂器,并設計出伴奏方法。
10. 完成活動練習2,找出節奏再拍已拍。
11.書上第9頁,要求配合歌曲《猜花》的學習,選用打擊樂器即興問答。一個人演奏“問”,一個人演奏“答”。問和答的同學可選擇不同的音色的樂器來問答。問和答可以用相同的節奏,也可以用不同的節奏。如果用不同的節奏問答,“問答”的中間有部分節奏要用上與“提問”中相同的節奏,要有一種兩個人在對話的上下呼應的感覺。如:
問(用鈴鼓):ⅹ ⅹ∣ⅹⅹ ⅹ∣ⅹ ⅹ∣ⅹ -‖
答(用響板):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 ‖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教學教具:電子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音樂知識:由于學生在幼兒園就已經熟悉《賣報歌》這首歌曲了,因此聽歌曲前,先放一段《賣報歌》的錄音作為導入,簡介聶耳生平和主要作品,然后再完整地聆聽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二、 歌曲《賣報歌》,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 聽歌曲錄音,感受情緒,找出歌中有無第2課中新學的節奏,重點練一練。
2. 跟著琴聲,在教師幫助下視唱歌譜。
3. 結合18頁練習3,找出歌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除了這兩個音,歌中還用了5321四個音。按書上要求,將6個音從高到低排列起來。
4. 重點練習35 653和53 532兩小節旋律,要求唱得輕巧。
5. 學唱歌詞,重點把這兩小節的旋律的歌詞配好,要求學生吐字輕巧些,不要把字咬得太死太硬。
6. 做18頁活動練習2,聽出并表現出歌曲的速度變化。再請全班同學討論并表現出歌曲的力度變化。
7. 按18頁活動練習1的要求,用雙響筒和沙槌為歌曲伴奏(教師先重點示范一下沙槌的演奏法)。
8. 設計一些聲勢為歌曲伴奏(跺腳和拍手):
9. 用聲勢和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每段可用不同的聲勢和打擊樂器組合起來為歌曲伴奏(如一種樂器加一種聲勢),也可以兩種樂器兩種聲勢同時進行,由全班同學討論進行決定。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歌曲〈共產兒童團歌〉
教學教具:口風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共產兒童團歌〉
1. 聽錄音,感受歌曲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