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聲音
第一課時課題:美妙的琴聲
教學目的:
1、學習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聲》,通過了解音樂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強學生在歌曲表現中的感性體驗。
2、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節奏型,使學生能完整地演唱這首歌。
教具:
多媒體、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跡及歌曲的寫作背景。
安東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1841-1904),捷克作曲家,生于一個小旅館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歲時進布拉格風琴學校學習,后入布拉格臨時劇院(后改建為國家劇院)樂隊拉中提琴,并正式開始創作。首次為音樂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現愛國熱情的贊美詩《白山的子孫》。
翌年,辭去劇院樂隊職務,到教堂作管風琴師,以便騰出更多的時間從事創作,后結識勃拉姆斯。勃拉姆斯大力推薦他的《摩拉維亞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他還與漢斯•里希特、漢斯•封•彪羅、柴科夫斯基等人保持著誠摯的友誼。曾被邀九次訪問英國,旅行德國、俄國,并親自指揮作品的演出,倍受歡迎。1891年任布拉格音樂學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同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他榮譽音樂博士學位。 1892年被邀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此間,他寫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響曲》。回國后, 繼續在布拉格音樂學院任教和進行演出活動。19xx年升任院長。他的室內樂、序曲、交響詩、歌劇和歌曲等都是人們喜愛的作品。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聲》
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美妙
三、引導學生朗讀歌詞
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聲》
五、學生練習演唱
師引導學生進行“漸強、漸弱”等表情處理
六、小練習:見書p
第二課時
課題:《楚商》
教學目標:
欣賞《楚商》,讓學生認識中華民族樂器中國寶級的樂器——編鐘,領略編鐘音樂的藝術魅力,并通過編鐘音樂了解中華民族的一段重要歷史。
教具:音樂磁帶、編鐘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欣賞編鐘音樂《楚商》
1、多媒體展示編鐘圖片、播放編鐘音樂
2、介紹編鐘及編鐘音樂
編鐘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體現楚國音樂韻味的代表曲目。樂曲優美抒情、古樸典雅。因為這首樂曲是楚國的一首商調式的音樂,所以曲名叫作《楚商》。稍慢的速度、松弛的節奏使樂曲的旋律優美而流暢。樂曲表現了楚國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賞樂曲《楚商》
三、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課題:《旱天雷》
教學目的:
欣賞《旱天雷》,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廣東音樂的特點、民族樂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音樂表現人們歡樂心情時的方式。
教具:圖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欣賞廣東音樂《旱天雷》
1、介紹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是流行在中國廣東地區的一種民間器樂表演形式,它起源于當地的地方戲劇和民間音樂。起初廣東音樂中并沒有高胡這種樂器,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后,"廣東音樂"作曲家和演奏家呂文成先生對二胡進行了大膽的改革,他把傳統二胡的絲弦改為鋼絲弦,提高了定弦,并用兩腿夾著琴筒進行演奏,這種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們稱作高胡,并且很快成為"廣東音樂"中的靈魂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