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音樂《童謠》教案2
6、創編環節。引用多媒體,以小羊設計的“小小音樂家”的形式導入。這一環節是學生在掌握了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的,既是一個再鞏固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里我先讓學生用給出的“蜜蜂”的童謠進行演唱的改編(以小組或個人形式),這可以說是一個引導的過程,然后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創編(可再續歌曲《童謠》的故事情節),可用說,唱,演的方式來展示。
7、總結并以鼓勵性的話語來鼓舞學生,“相信你們一定能用自己智慧創編出更多更好的童謠,成為一個個名副其實的小音樂家……”
《童謠》的教案部分
一、 教學目標及要求
1、通過趣味性的導入繼續鞏固豎笛曲( 拍)《我有一只小羊羔》及( 拍)的《吉祥三寶》。
2、通過游戲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來,并從中了解、體會童謠的質樸、稚氣的特點。
3、掌握節奏型 ;學習歌曲《童謠》。
4、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創編活動,通過唱、說、演等形式來表現童謠,從而更深入了解這一體裁。
二、教材分析
《童謠》就如其歌名一樣,內容單純稚氣,饒有童趣;旋律平穩流暢,樸實無華,歌詞富有故事情趣,易于學生所接受,而且童謠的特點即從孩童的視角來選取題材,并以他們天真樸實的語言來反映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既富于想象,也充滿生活氣息。
三、教學重點:了解認識《童謠》這一體裁的特點;用聽唱法學習歌曲《童謠》。
四、教學難點:在較好地進行歌曲演唱的基礎上,發散學生思維,進行說、唱、演(童謠)的實踐創編活動,以更深地了解這一體裁。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電子琴、錄音機、豎笛、手絹、頭飾。
六、教學過程:
1、師生互動、唱歌式師生問好,趣味性的聲訓練習。
(聲訓) 555 34|5—|66 54 |3—|15 55 |54 32|5 3 |1—||
可愛的 小花 貓 來呀 來唱 歌 喵喵喵喵 喵喵 喵喵 喵
(小綿羊、小公雞、小青蛙、小花狗、小鴨子)
2、出示課件,引出“小羊”,以小羊提出的問題為線索,進行豎笛吹奏練習《我有一只小羊羔》和《吉祥三寶》。
3、導入本課:以小羊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什么是童謠?”來導入。
4、本課教學:
①進行“找朋友”和“丟手絹”的童謠式的游戲(師生互動)。
②分析、了解童謠的含義及特點。童謠是流傳于兒童中的歌謠,通常為孩子在游戲時聽唱,它充滿孩子童趣的天真、純樸,可通過說、唱演等形式完成對童謠的改編。
③ 結合平時的活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身邊的童謠。
④看圖(多媒體)講童謠故事。
⑤初聽歌曲《童謠》(看圖);復聽(輕拍手,感受其節拍)。
⑥學習本課歌曲:
節奏的熟悉:(引用找朋友的童謠)
以游戲(用模唱旋律及接龍模唱)的形式熟悉本歌的旋律。并隨教師的范唱輕聲跟唱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