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小學音樂教學案例設計
生:行!
師為學生進行揚琴演奏《歡樂的新疆》。
生:用琴扦演奏、形狀是梯形、琴弦特別多……
師:在彈撥樂器樂器中,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古琴、古箏、琵琶和揚琴之外,還有幾種樂器是我們比較少見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有月琴、柳琴、三弦、阮…… (師出示教學課件,簡單介紹月琴、柳琴、三弦、阮)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拓展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了那么多彈撥樂器,你們有沒有把記住它們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都有哪些樂器?(師生總結)
a、聽辨游戲
師:接下來老師給同學們播放三段音樂,你們聽聽都是哪些彈撥樂器演奏的?然后用動作模仿樂器的演奏姿勢來告訴老師答案。我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演奏姿勢最正確。(師依次播放古箏獨奏曲《出水蓮》、揚琴獨奏曲《將軍令》、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的片斷)
設計意圖:鞏固學習成果,保持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啟發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音樂,體會樂曲的情緒。
b、欣賞彈撥樂合奏曲《快樂的啰嗦》
我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不僅能獨奏、齊奏,還能合奏出美妙動聽的曲子,現在請同學們起立,我們一起跟著歡快的旋律動起來吧!播放彈撥樂合奏曲《快樂的啰嗦》。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快樂的諾嗦》進一步感受彈撥樂器合奏豐富的表現力。
4、師生總結
八、教學后記:
這是一節民族彈撥樂器欣賞課,認識彈撥樂器的名稱、外形,了解其演奏方法,感受、聽辨其音色特點是樂器欣賞教學的重點。五年級的學生已有自主參與的意識,尤其是欣賞課,應該讓他們主動的參與課堂中來,讓他們覺得我是課堂的主體。使他們在接觸新課之前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這堂課有足夠的好奇心,而且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與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通過欣賞活動,讓學生從民族民族樂器那豐富的表現力中,了解我國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感。
九、課例點評:
“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樂器可以給學生一個直接的感知,使他們掌握正確的音高,同時又可以選擇最優美的旋律。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地提高,從而使學生的審美得到培養和發展。通過本課教學,根據小學新課程標準,教師打破了傳統教學的知識框架,強調通過綜合性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研究創造,并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表現和展現藝術的美,以娛樂性和活動化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音樂、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的渴望。
傳統的“師講生聽”輸型教學法優點是條理清楚、知識點準確、教師容易駕馭;缺點是知識呈單向傳授,教師的理解替代了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僵化的,課堂里缺少生成的動力,學習結果是學生獲得了知識并非提高了能力。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本課在新課程“自主、探究、合作”精神指導下,力圖體現《音樂課程標準》中“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弘揚民族音樂”本理念。
為了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把重點放在改變教學方式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以充裕的探究時間與空間,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開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的體現。當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時,學習已成為一種對話、一個游戲、一項創造,學生在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因此,教師只有深入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內涵,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