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雨花石》導學設計人音版
教學目標
1.革命歌曲留下的歷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好教材。
2.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讓學生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
教學重點
歌曲裝飾音的唱法
教學方法
視聽結合教學法,練習法,啟發引導式……
教具準備
電子琴、多媒體
養成教育訓練點
引導把課前收集的資料“壓縮”,學會概括總結。
教學過程
一、 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準備《閃閃的紅星》故事。
2.欣賞全歌
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斗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次出現相同的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復聽全歌。可以隨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的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斗爭的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這首歌的曲調節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后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的小節,必需是以樂句的單位進行指導。
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簡單講解倚音的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的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并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三、學生以組設計不同的方法來豐富歌曲
抽查,相互評價
四、小結本課
教學反思:
課堂上沒有花架子,每個過程的安排環環相扣,師生共同隨著感情的升華步步推進;對于這一單元中的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教育,我沒有空洞的說教,只是想用音樂的力量震撼學生的心靈。雖然基本達到了預先的教學目標,但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卻是課前沒有設想到的,如時間的控制,倘若前面的環節再緊湊、精煉些,就可以讓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更加充分。在歌曲教唱環節,可以放手更寬些,充分利用學生的潛能,這樣能更好地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