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第三單元 巧嘴巴教學設計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設計意圖】:這本來就是一首兒歌,頗具幽默性,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既熟悉了歌詞內容,又熟悉了歌詞節奏,誘發了學習興趣。
(四)學唱歌曲
1、跟著范唱反復學唱樂曲,并用動作模仿該種動物。
2、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后兩句齊唱,并交換演唱內容。
3、給予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并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方式鞏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聽一聽,演一演《蟈蟈和蛐蛐》(男聲獨唱)
1、導入:在夏天的夜晚,當人們都進入夢鄉的時候,田野卻熱鬧了起來,同學們說說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師出示一蟈蟈和蛐蛐的圖片)
師:這兩只昆蟲長得多像呀,同學們再仔細看看,它們到底有什么不同?學生說出不同點后,教師可再介紹一下這兩種昆蟲。
【設計意圖】: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增長學生的知識面。
2、欣賞
①初聽樂曲,熟悉樂曲。
師:聽,現在蟈蟈和蛐蛐它們唱起了歌,聽聽看,它們唱得到底是什么?
②復聽樂曲,鞏固拓展。
學生根據樂曲描繪的音樂形象來表演和想象。四、課堂小結
課時安排:3/23 二(3) 3/25 二(4)
第四課時一、教學內容:1、聽《唱大戲》二、教材分析:《唱大戲》這首歌曲旋律流暢,具有鮮明的豫劇風格。表現了小戲迷一家對戲曲的熱愛和小戲迷將來立志學戲的決心。三、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大戲》和念念白,了解戲曲的打擊伴奏樂器,初步接解與了解戲曲鑼鼓經。
2、綜合拓展本單元的內容,說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四、教學重點:跟著《唱大戲》的音樂準確地念念白五、教學難點:用自己的方式來表演本單元中的“巧嘴巴”。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唱大戲》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唱大戲》 1、情境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跟很多的動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聽聽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師拿出一件戲曲打擊樂器,如鑼、釵等,敲出豐富的節奏,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件樂器在什么情況下用得比較多?
生回答戲曲。
欣賞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引出歌曲題目《唱大戲》
【設計意圖】:在導入的同時,初步了解戲曲中的打擊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