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村寨》教學設計
《迷 人 的 火 塘》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音樂版五年級第十冊第二課《歡樂的村寨》——《迷人的火塘》。 二、教學目標: 1、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迷人的火塘》,初步掌握歌曲的二聲部,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 2、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了解少數民族——侗族的音樂風格特點和風土人情,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學唱《迷人的火塘》,掌握切分節奏 “·,了解侗族的音樂風格特點,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 四、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歌曲的二聲部,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 五、教具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節奏卡片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律
動
導
入】
1、用身體律動導入節奏 x x x x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活動活動,請看老師的身體動作,同學們模仿”。
2、加入音高3 5 5 3|1316 師邊唱邊律動。
(師)“同學們,我們增加一點難度,看看有什么變 化,請同學們模仿”。 3、變化節奏,生再模仿
(師)“看來都難不倒大家,我再增加一點難度,請聽聽老師的音名有沒有變化,請同學們模仿”。
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
學生按節奏邊唱邊做身體律動
學生聽辨旋律的變化,感受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不同,再次模仿,邊唱邊做身體律動。
教師通過身體律動的方式解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直接用身體去感受侗族節奏、音調的特點,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由感受節奏過渡到模唱音調,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發聲練習。
【揭
示
課
題】
1、(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每個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剛才老師唱的這些音調就是我國一個少數民族的音調,你們都知道是哪些少數民 族嗎?
2、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少數民族還真不少,但老 師剛剛唱的是侗族的音調,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首侗族的歌曲,請同學們讀讀題目。
3、出示課題《迷人的火塘》
4、(師):“請同學們按老師的節奏來讀“ x x” 。
5、(師):“我們用這個節奏填上剛才學過的侗族音調來唱唱歌名《迷人的火 塘》”
6、(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到侗族的村寨去走一 走,看一看。”
學生回答:“藏族,苗族、維吾爾族”等各種答案。
學生朗讀歌名 學生按節奏朗讀歌名
學生按節奏模仿老師的音調唱出歌名。
通過聽辨、模仿,準確演唱切分節奏在旋律中的作用。
以音樂貫穿教學,突出音樂的本體性使得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在音樂氛圍中進行。
【歌
曲
新
授】
1、師播放音樂課件,進行演示,配有《迷人的火塘》作為背景音樂 。 ①侗族概況 ②侗族服飾 ③侗族建筑 ④侗族民居 ⑤侗族樂器
2、師介紹侗族風情文化 (師)侗家人有個習慣,就是在忙碌了一天后全寨子的人都會聚集在火塘的四周,在那里舉行篝火晚會,那載歌載舞的場面,讓人別提有多開心了。 3、(師)你們知道什么是火塘嗎? 4、再次聆聽歌曲《迷人的火塘》。 5、師提出的問題“誰知道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學生初聽歌曲,感受活潑、歡快情緒
學生談自己對火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