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村寨》教學設計
學生回答:合唱
感知二聲部的音響,為后面合唱打好基礎。 通過課件展示,使圖畫美和音樂美的有機結合,讓學生了解侗族的風土人情。
通過多次聆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侗族的音樂風格。
【歌
曲
新
授】
【歌曲新授】
學唱歌曲第一聲部
學唱歌曲第二聲部
二聲部練習
學唱齊唱部分 1、師范唱低聲部旋律,指導生視譜學唱。 (師)“那我們一起先唱唱低聲部旋律”。
2、師在歌曲教唱中指導學生掌握切分節奏的演唱。
3、師范唱高聲部旋律,指導生視譜學唱。 4、師指導生分組合作完成二聲部的練習,感受和聲的音響魅力。 (師):“還是按照剛才的分工,一組完成高音聲部,一組完成低音聲部。生分組合作完成二聲部的視唱。現在我們要集中注意力,兩個小組要同時進行完成這條二聲部的視唱練習。注意兩個聲部的音量要均衡,希望我們這次挑戰成功。” 5、師指導生視譜學唱齊唱部分的旋律。
6、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感受侗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師):“現在我們請各組分別匯報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
學生視譜學唱低聲部旋律。
在歌曲中掌握切分節奏的 “· 學生視譜學唱高聲部旋律。
學生進行二聲部練習,感受和聲的音響魅力。
。
學生學唱齊唱部分的旋律。
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感受和聲音響魅力。
啟發學生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第一聲部。
【綜合表現】
填詞演唱深入學習歌曲
合唱練習
1、師指導生分組合作演唱二聲部的歌詞。 (1)填唱高音聲部的歌詞 (師):“我們先來進行高音聲部。我來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們完成后半部分的歌詞填唱。”(播放伴奏)
(2)填唱低音聲部的歌詞 (師):“我們說低音聲部不太好把握,所以我們更要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要受高音聲部的影響。還是我唱歌曲的前半部分,你們唱后半部分的歌詞。準備好,注意后半部分又兩拍休止,還有音準和節奏。” (3)完整填唱歌詞 。 (4)啟發學生用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5)師生合作演唱。 (6)小組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學生填唱高音聲部的歌詞
學生填唱低音聲部的歌詞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二聲部填詞演唱。 為準確表達歌曲內涵,有針對練習重難點樂句。 用歌唱的狀態 填詞演唱。
通過師生、小組合作,讓學生獲得合唱的體驗,繼而達到全體參與的效果。
【拓展延伸】
1、(師):“外國人評價中國的音樂是單聲部音樂,但當1986年我們侗族同胞去法國表演原汁原味的民歌時震驚了樂壇,扭轉了中國沒有多聲部音樂偏見,這就是侗族大歌,同學們想不想聽聽?” 2、欣賞侗族大歌
學生回答:想
欣賞童聲演唱的侗族大歌 通過欣賞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加深對侗族音樂文化的理解。
【小結】 師生小結,下課。 (師):“侗族有句話,說的是“飯能養身,歌能養心,愿同學們今后能主動了解我國各民族的風土人情,都能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做一個愛音樂,愛生活的人!”
學生自由暢談學習感受。
激發學生熱愛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
《巴塘連北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主要了解我國藏族的風土人情,領略藏族民歌風格, 培養學生喜愛藏族 歌舞藝術的興趣,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唱準歌曲的曲譜,特別是跨小結切分音,連音線, 圓滑線。 3、能準確熟練地演唱歌曲《巴塘連北京》,聽賞《阿瓦人民唱新歌》 4、欣賞并了解巴塘弦子,能學會跳簡單的藏族舞的動作,為歌曲編排舞蹈。 教學重點: 了解藏族風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風格。 教學難點: 唱好跨小結切分音,連音線,圓滑線。 教學用具:鋼琴、多媒體課件、彩色圍巾、袖套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