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課堂教學實錄
師:平仄不夠明顯。平聲盡量延長,(指著投影)看上面的,渭城讀。
生:(緩緩地)渭城朝雨,氵邑輕塵。
師:多美啊!
生:客舍,青青柳色,新(臺下學生紛紛舉手)
師:想一起讀了是嗎?預備,讀。(學生朗讀兩句詩)多美啊,老師幫著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投影出示渭城圖)謂城這里的柳色
生1:很美
師:渭城這里的空氣
生:2、很新鮮。
師:渭城這里的旅舍
生3:很舒服。
生4:渭城這里的客舍很干凈,很舒適,還很清靜。
師:渭城這里的朋友
生5:是知音。
生6: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
師:對呀,心有靈犀一點通。就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早晨,就是在這樣心心相通的朋友之間,卻馬上要分手了。到哪里去了?
生紛紛說:到安西去了。(投影出示陽關(guān)圖)
師:同學們請看。(深情地)當時陽關(guān)以西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呀?滿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是那無盡的荒草。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呀?(投影出示路線圖)渭城在如今陜西省渭河以北,所以稱之為渭城。陽關(guān)在如今甘肅省敦煌縣的西南。再往西走,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上,整整三千多公里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時間。(學生們驚訝萬分)元二即將遠行,此刻你,有沒有什么話要對他說一說呀?
生1: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好朋友,多么關(guān)心啊!
生2: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想得多么細呀!
生3:元二,祝你一路平安!這一去就是一年,我會想著你的。
師:即使元二一刻不停地返回來也要整整一年哪,孩子。更何況,他是奉著皇帝的使命去的呀。一年能回來嗎?生3:一年不能回來。要好幾年才能回來。甚至是十幾年。
師:那么不定期有什么話要說嗎?
生3:元二,也許當你回來之后,我已經(jīng)認不出你了。
師:好朋友怎么會認不出來呢?變老了是嗎?同學們,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學生萬分驚訝,略有所思。)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候,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該怎么樣讀啊?來,我為大家配上音樂,一起讀一讀。
(《陽關(guān)三疊》響起,師生深情地朗讀整首詩。)
師:(指著一生)勸君更盡一杯酒
生: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師:喝下這杯酒了嗎?
生:喝下了。
師:可我怎么感覺到這不是一杯酒,這里面分明還有點別的滋味!你品出來了嗎?
生:品出來了,是悲傷的滋味。
師:這么悲傷地送別你的好朋友,這一杯酒夠不夠?
生:不夠。
師:那咱們就
生:再喝一杯。
(師生作舉杯飲酒狀,師生共讀,勸君……無故人。)
師:(轉(zhuǎn)身問另一位學生)你感受到什么滋味。
生:我感受到一杯酒里還有難舍難分的滋味。
師:既然這樣地難舍難分,一杯酒夠不夠?
生:不夠。
(師作舉杯狀:來吧。生舉起了酒懷。師生深情共讀:勸君更盡……)
師:還有誰品出別的滋味嗎?
生:我品出了痛苦的滋味。因為離開朋友很傷心。
師:這一杯酒夠不夠呀?
生:不夠。
(師舉起酒杯:再來一杯。和生干懷。生深情地讀:勸君更盡……)
師:數(shù)不清這是第幾杯酒了,可喝下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該起程了,讓我們舉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眾生舉起酒杯,師:預備,起。眾生深情共讀。
三、唱詩
師:同學們,詩人讀啊讀,讀已不能足以表達他這種情感,那我們就來唱吧。這首詩的樂曲很有名,叫《陽關(guān)三疊》。(音樂響起)
師:第一遍請同學們仔細地聽,一邊聽一邊感受,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師和著音樂深情地唱起。同學們仔細聆聽。)
師:第二遍,如果你能行,那大家就一塊兒跟我一起唱一唱,如果還暫時不行,就邊聽邊學,千萬別著急。(師第二遍唱完)
師:能行了嗎?(學生嘗試)第三遍,我們不用音樂。試著回憶一下,看著我的手勢,這會看著我的手勢非常重要。
(師邊做手勢邊唱,學生小聲跟著唱。)
四、吟詩
師:同學們,按照平聲長仄聲短的規(guī)律我們來讀(師讀),和著《陽關(guān)三疊》的曲調(diào)來唱(師唱),把這兩種混在一起兒就叫作(板書:吟)
生:吟。
師:什么叫做吟?半讀半唱就是吟。吟詩是情感最豐富的體現(xiàn),吟詩是自我陶醉的體現(xiàn),所以我們古人這樣說吟詩作畫,詩就是吟的。
(師吟詩,學生跟吟,臺下響起掌聲)
師:這就是吟詩,莫管它走調(diào),莫管它不動聽,只要把情感表達出來,這就是吟詩。(師生齊吟。臺下掌聲響起。)
師:好的,聽課的老師響起了掌聲,那就說明他們也在羨慕你們,因為你們掌握了這種方法。
五、舞詩(略)
六、拓展(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學設計(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古詩題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