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于永正《新型玻璃》課堂教學實錄三
誰讀讀最后兩段?(指名讀最后兩段。老師相機指出錯、漏之處。略。)
生:請問“分貝”是什么意思?師:這是個專用名詞,大家很生疏。這里是指測量聲音大孝強弱的單位。科學家說,聲音超過70分貝,對人體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馬路旁安裝著測定聲音大孝強弱的裝置,以后你們注意看。
[評: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專有名詞,無需反復啟發,教師徑直講來,這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同學們,請把于老師寫的詞在書上劃下來。(師板書:盡管……還是……如果……就……)
師:劃好了,請把這四段讀一讀,讀到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讀課文最后四段。師巡視。最后又請一位同學讀了劃有關聯詞語的句子。)[評:課文中出現的關聯詞語無需多講,對于小學生來說,即便教師講了也很難領會,更不要從語法角度給學生分析復句。于老師只是要求學生將這些關聯詞語在書上劃下來,并讀一讀劃了這些詞語的句子,意在讓小學生通過充分感知,反復習染,達到心領神會,然后再去學習運用。]
師:(看手表)到現在為止,我們整整讀了35分鐘的書。還記得我開始提的問題嗎?生:這課向我們介紹了幾種新型玻璃?是哪幾種?
師:對,我想,書讀到這個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誰來回答?
生:這一課一共寫了五種新型玻璃。第一種是“夾絲網防盜玻璃”,第二種是“夾絲玻璃”,第三種是“變色玻璃”,第四種是“吸熱玻璃”,第五種是“吃音玻璃”。(學生一邊說,老師一邊板書五種新型玻璃的名稱。)師:說得多清楚,多有條理!
[評: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課文讀熟了,難點突破了,課文內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傳統的偏見,夸大了煩瑣分析的作用,似乎摒棄了煩瑣分析,學生便無從理解課文內容。事實上,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讓學生老老實實地去讀書。這就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張田若先生反復強調“要把閱讀課上成讀書課”的道理也在于此。]——不過,能說得再簡潔一些嗎?請你考慮一下。(該生面有難色,欲坐下。)
師:請你沉著冷靜地想一想,我看你有這個能力。
生:(該生思考了一會兒。)本課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分別是“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
[評:于老師以其敏銳的語感、嫻熟的訓練技巧使說話訓練落到了實處,訓練得有質量。](聽課的老師發出嘖嘖的贊嘆聲。學生為她鼓掌。)
師:(豎起大拇指)說得妙,妙就妙在“分別是”三個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說名稱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剛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顯示自己的機會嗎?(笑聲。)
[評:既訓練說的能力,又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于老師的這一番話,學生是很難忘的,甚至會激勵她一生。什么叫教學藝術?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講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與鼓舞。]
第二教時
師:同學們,這五種新型玻璃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用途呢?請帶著這個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全班同學默讀課文。師巡視。)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全班同學不但邊讀邊想,還用筆劃。看來陸飛宇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
[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信手拈來,因勢利導。教給讀書方法,強化良好習慣,都顯得那么自然,那么舉重若輕,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好,接著讀吧。(學生繼續讀、想、劃。然后老師請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劃得是否準確。)
師: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全班學生舉手,表示明白了。)不過,我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么呢?(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自述”兩個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對,就是自己介紹自己。現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一組寫“夾絲網防盜玻璃自述”,第二組寫“夾絲網玻璃自述”,第三組寫“變色玻璃自述”,第四組寫“吸熱玻璃自述”,第五組寫“吃音玻璃自述”。現在你們都是新型玻璃了。(笑聲。)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作個廣告。看誰會夸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笑聲。)(全班學生寫“自述”。師巡視。學生寫了將近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