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偉大的友誼課堂實錄
(學生各自讀課文)
師:有的自然段是三行,就是概括介紹,有的段也是三行,卻不是概括介紹,怎么區別?還得看內容,有的寫得內容面很窄,用的字數也不多,那不算;有的寫得面很寬,就是剛才說的,包容的內容不少,也許時間跨度還很大,字數卻很少,那叫什么?
生:概括介紹。
師:現在繼續。(學生繼續自讀,老師在行間巡視,間或進行指導)好,注意,誰能說一下你第一個發現是“概括介紹”的是哪段?
生:是第一自然段。
師:誰也找到這一段了?(很多同學舉手)好,不錯,放下手。我現在請你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大家注意聽,第一段在遣詞造句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看你能不能聽出來?(生讀第一段)
師:讀得很好,請坐。現在誰聽出來了,第一段一個明顯的特點?你聽出來了?好,但我不讓你回答,我讓你也用朗讀把這個特點表現出來行不行?
生:行。
師:行,大家聽。(此生重讀第一段)
師:聽出來特點了嗎?
生:聽出來了。
師:誰是真聽出來的?不是從書上看出來的?
生:有一個共同。
師:有一個共同是聽出來的嗎?是課文上寫出來的。不是你聽出來的。誰聽出來了?
生:每一個標點都有停頓。
師:停頓是特點嗎?不管什么文章,有標點就有停頓呀!
生:可以聽出來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師:怎么聽出來的?
生:因為他說了是共同領導……
師:(打斷)那你還不是聽出來的,也是看書看出來的。實際上我告訴你們吧,他并沒有讀出來,所以你們不知道這一段的明顯特點是什么?(指一學生)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把你想到的特點用語氣表現出來。(學生再讀課文)
生:這“共同“兩字寫出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友誼的深度。
師:怎么共同兩字就有深度了?我還是問你,你怎么聽出來的?
生:他朗讀時把“共同”讀得特別重。
師:你從他讀書中聽出了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五個,這一段里總共有五個“共同”。
:在一段里共有三行字,卻連續用了五個“共同”,這算不算非常明顯的特點?
生:算。
師:這位作家肚里沒詞兒,就有一個“共同”(眾笑)老來回重復,是嗎?
生:不是。
師:那是怎么回事?他連續用了五個“共同”,使你感覺怎么樣?
生:使我感覺他們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在一塊兒吃,一塊兒住,一塊兒工作。
師:對不對?
生:對。
師:她剛才解釋了,“共同”就是在一塊兒,干什么事都在一塊兒,究竟他們在一起干什么事呢?你讀讀第一個“共同”。
生:“他們共同研究學問。”
師:研究什么學問?語文數學嗎?
生:不是,是研究馬克思的學問。
師:馬克思的學問就是馬克思主義了,那是革命的學問,也就是說,他們在一起研究革命,對嗎?
生:對。
師:你再讀第二個共同。
生:“共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
師:領導革命,再讀第三個。
生:“共同辦報、編雜志。”
師:辦報編雜志是干什么?
生:搞宣傳。
師:對,宣傳革命,再讀第四和第五個共同。
生:“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產黨宣言》就是他們共同起草的。”
師:共同起草革命文件,我們再總地回顧一下這五個共同(教師屈指計數)第一,研究革命,第二領導革命,第三宣傳革命,第四起草革命文件,第五,給第四舉了一個例子,把這五個共同概括一下,他們在一起是干什么呢?
生:共同革命。
師:對呀,我們就是這樣,抓住這個特點,從五個共同中去思考,全段文字就一下子理解了,這樣的友誼是不是偉大呀?
生:是。
第一課時——第二部分
師:(問呂昆)比起你們有東西一塊吃怎么樣?(眾大笑)
呂生:更偉大。
師:是啊,其實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有東西也可能一塊吃。但他們主要是在一起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