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偉大的友誼課堂實錄
生:啟下。
師:所以這一段應該歸到后面來,明白沒有?
生:明白了。
師:不但這一段,以后遇到所有的過渡段的歸屬問題,怎么劃分,就看它主要是承上還是啟下。過渡段的劃分我們明白了,下面來讀一讀這一個過渡段,既然重點在后面,那么重音應該放在哪兒?
生:后面。
師:好,誰能讀一讀,體現后面的重要性。(一學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明顯不明顯?
生:不明顯。
師:不太明顯。為什么呢?因為前面起調太高了,后面再想高,上不去了。那位男同學你來試一下。(一男生起來讀這段)
師:他有所體現沒有?
生:有。
師:但是讀得太快,大家一起讀一次好不好?開始。(學生一起讀這段)
師:很好,這就又告訴我們一個朗讀的規律:凡是文章內容所強調的東西,就應該讀得重一點。剛才五個“共同”這個特點,就是強調干什么都在一起,所以五個“共同”讀的時候就怎么樣呢?
生:重一點。
師:重一點就對了,你這樣有重點地一讀,別人一聽就明白了:“噢,這里是文章的重點。”是不是?
生:是。
師:好了,這個問題先討論到這兒,再看看文章里還有沒有“概括介紹”的段落。(學生各自看書)
師:誰還發現了?
生:是第六個段落。
師:第六個段落是“概括介紹”嗎?
生:不是。
師:你讀一讀這段。(此生讀這一段)
師:這一段的文字是不多,但是它的內容很多嗎?
生:不是。
師:只不過他們分開了,后來每天通信。雖然文字少,但是內容包含不多。所以不是“概括介紹”,有沒有別的發現?(一學生站起來讀第八自然段)
師:文字的多少跟第六段差不多,但第六段只寫了分開以后的那一段情況,這一段寫了多長時間?有多長的時間跨度?
生:四十年。
師:一下子寫了四十年,哪一個包容量大?
生:第八段。
師:第八段用的是不是“概括介紹”?
生:是。
師:第八段整個概括介紹了一生的情況,是不是?
生:是。
師;現在再請一位同學來讀,他讀的時候大家還用這種方法——抓要點。看看能抓住幾個要點。(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讀得不錯,誰抓住要點了?
生:我抓住要兩個要點,第一個是點明中心,第二個是和開頭互相照應。
師:說得具體一點,怎么樣點明中心?
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師:是這樣嗎?
生:不是。
師:不是,請坐。另一同學來說一說。
生:我一共抓住了兩個要點,第一個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第二點是……
師:(打斷)一個要點就這么長的一段話,你給它縮減一下。
生:他們創造了馬克思主義。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板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我寫得對不對?有的人眼尖發現了,你說。
生:不對。
師:為什么?
生:因為馬克思主義是他們共同創造的。
師:是嗎?上面有“共同”兩字嗎?是這個錯誤嗎?
生:不是。
師:是什么?
生:沒有講是誰創造的。
師:這堂課就是講馬克思和恩格斯的。
生:您寫的是“創立”課文里是“創造”。
師:他發現了,課文里寫的是“創造”,而我這兒寫的是什么?
生:創立。
師:和課文上不一樣,我是故意這樣寫的。我想問問大家,這樣寫行不行?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我這樣寫:“創立了馬克思主義”說通說不通?
生:說不通。
師:為什么說不通?
生:因為“創造”和“創立”這兩個詞的基本意思不一樣。
師:我告訴大家,“創造了馬克思主義”在這兒改成“創立”也可以。意思完全能夠說得通。我所以寫“創立”是為了多給大家提供一個詞語,這種情況下不但可以用“創造”,也可以用“創立”,不但可以用“創立”還有詞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