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性在英語課堂教學
英語教學的基點轉移到人的素質培養上來,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著眼于人的發展,在課堂上更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出來,以提高教學質量。我們面隊的初中生正處生長發展過程中,他們的好奇心很強,他們的表現欲較旺,他們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但是他們的主體意識,主動作用于客體的能力都相對于成人較弱。應該說他們是一個發展中的主體,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是需要培養、提高和引導的,促進學生的主體個性發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我們把啟動人最基本的屬性----主體性作為我們落實素質教育于課堂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著力點,在英語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做到:
1、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簡單的認知體,要把他們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讓他們懂得教師只是他們的疏導者和助學者,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中走出來,把自己當作認識的對象。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中,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
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情感,營造一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教師可采用多種教法入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創設情景教學法,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形象地、有層次地將所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相結合,強化學生的視聽感覺,盡量做到能聽的讓他們聽,能看的讓他們看,能摸的讓他們摸,充分發揮多種器官的作用,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中滿懷激情地學習,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