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教學反思
四、學唱新疆民歌,調動學生的“唱”,展示音樂風格
古人語:情動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嘆之,嘆之不足,故詠歌!在經過了大量的實踐體驗和感情積淀后要唱好這首歌曲已 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用歌聲生動地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在裝飾 音演唱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新疆語言的特色,我設計了讓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即:學習新疆人賣羊肉串的叫賣聲,通過幕后叫喚、聽辯比賽、評出誰的模仿最象,并引出學習下滑音和上波音的演唱方法,結合聆聽老師聲情并茂的范唱使學生很好的展現音樂的風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它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自信的展現自己,個性得到了張揚。怎樣唱好這首歌?這一過程我特意設計了“幫助老師表現歌曲”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討論、設計、自我選擇喜歡的朋友、喜歡的表演方式等來表現歌曲。因為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了他們的手中,培養了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擴與轉換的能力,學生們興趣盎然。
五、創設音樂情景,調動學生的“創”,表現音樂文化
怎樣表現好這首歌?這一過程我特意設計了“幫助老師表現歌曲”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討論、設計、自我選擇喜歡的朋友、喜歡的表演方式等來表現歌曲。因為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了他們的手中,培養了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擴與轉換的能力,學生們興趣盎然。最后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在葡萄架下”,讓學生自由創編,通過唱唱,跳跳,演演,奏奏、朗誦等方式進行。老師則提供很多道具(現場出示實物)幫助他們營造氣氛,如新疆男孩和女孩的帽子,葡萄串等。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釋放內化的情感。最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贊美一下新疆,這樣升華了“新疆是個好地方”的主題。
整堂課的設計意在讓孩子富有興趣,富有情感地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了解音樂文化,讓孩子在快樂中有收獲,收獲中有快樂,讓孩子快樂中發展個性、張揚個性,做一個自信、樂觀、善于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