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課堂教學中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放眼當今世界,是一個不斷變換、不斷創新的社會。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深刻體會到:音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每個人的創新精神都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養的。在音樂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一、以對生活的熱情為前提,創造簡單樂器
音樂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創造過程,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了美。”同樣的,音樂實踐也創造了音樂的美。學生對樂器非常的喜歡,但往往由于學校的師資條件,在課堂上并不能作到人手一件。于是,我就鼓勵學生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啟發學生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塑料瓶、瓶子蓋、玻璃杯)去發掘音樂,動手制作出各種“小樂器”。學生通過觀察、創造、動手實踐,以生活為源泉變廢為寶,他們的創造能力讓我感到驚奇,在課堂上,他們興致勃勃的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得意之做,互相交流了制作方法,而且還能用自己制作的小樂器來為歌曲伴奏。學生在創造過程中,產生了求知的欲望,體驗到了創造帶來的成功感。
二、提供創新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表演
同樣的一首樂曲在不同的人聽來,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內容和方式。所以,我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放手讓學生去玩兒,去實踐,在玩兒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例如:在講《過新年》這一課時,在學生會唱這首歌曲之后,我要求他們進行舞蹈創編,根據自己以往過年時所看到的熱鬧場景,用自己獨特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過年時歡快、熱鬧的氣氛。音樂響起,學生們按照自己的音樂感受,去表現音樂:有的學生扭起了大秧歌,有的學生隨手拿出了自己的小手帕或小圍巾,隨音樂跳起來,還有的同學模仿耍獅子、舞龍燈……讓學生進行創造性表演,不僅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更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運用。
三、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歌詞創編
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非常的貼近生活,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歌詞通俗易懂,旋律比較簡單,我就以此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創編歌詞的能力,這樣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比如在一年級教材中《兩只老虎》的歌曲,在學會歌曲后,啟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進行歌詞創編 ,將“兩只老虎”創編成各種小動物,有的學生就創編成“兩只小狗,兩只小狗,汪汪汪,汪汪汪……”、“兩只小貓,兩只小貓,喵喵喵,喵喵喵……”等等。在學生創編歌詞過程中,不但啟發學生進行歌詞創編,還鼓勵學生創編動作,即唱到哪種小動物時就要表演出這種小動物的動作。通過這種練習,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能力,同時寓教于樂,并且使學生在創編和表演過程中加深了對歌曲的理解,也加深了記憶。
創造是學生發揮想象力、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