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火車開了》的課堂教學引開去……
當學生通過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時,就會主動地去用手用腦、興趣十足地探求知識;主動地接觸知識,萌發創新意識。這樣,在整個探知的過程中,他們的學習興趣最濃厚、創意最多,思想最集中、印象最深。記憶最牢固、回味最久。這節課中,教師真正做到了“退到幕后當導演”,學生走上前臺當“演員”,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人人參與 個個提高
1、 小組合作 共同進步
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根據各自的個性差異搭配小組成員,組合成小組,并強調小組表演時必須人人參與。這樣每個人都成為小組的一分子,增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他們會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應齊心協力“開火車”,誰也不能懶散出錯,只有這樣,我們組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把“火車”開得又快又穩,爭得第一名。此時,學生的集體觀念頓然萌發,接受能力強的自發地去幫助能力弱的同學。每個小組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他們在分配“車頭、車箱”角色時將體驗到協商、合作的重要意義。而作為教師緣于“放手”,沒費多的口舌做協調工作,學生就很快地融合在一起。這樣能力弱的同學得到來自同伴的幫助時,沒有歧視、嘲笑,沒有自卑感、怯懦心理的影響;能力強的同學享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生生間平等互助、共同提高。每個人都會被集體的力量所震憾、所感染,自信心隨著所在集體被認可而愈來愈強。學生借用集體的力量改變了個人的狀況,每一個人得到合諧、穩定的發展。
2、表現自我 張揚個性
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努力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奇思妙想能及時得到老師的贊揚、同學的認可。促使他們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不同的看法。于是,教室里的每位同學都投入參與、積極創新,著力追求 “開火車”的式樣兒新、奇、多。
學生模仿開火車真是維妙維肖:“火車”在鐵軌上“鉆山洞”、“到站”、“啟動”……學生表演得如此逼真,律動做得如此豐富,真應了那句“音樂就是生活,它從生活中來,再融合到生活中去”的名言。由此可見,教育只要順應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就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創新的火花將如泉涌一般“噴溥而出”。音樂是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最好手段,它是“清泉”,能沁人心脾;它是“熔爐”,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師為了祖國的明天更輝煌就應該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們高揚理想的
風帆,張開飛翔的翅膀去破浪前行,搏擊長空。
四、享受成功 促進發展
每個小組為大家表演自編的律動,每個人都在與自己的小組默契地合作,努力表現、表演,而后得到老師與其他小組成員的贊揚與鼓勵。接著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自己唱歌為火車伴奏嗎?”其實學生對歌詞早已耳熟能詳,并隨之唱過多次,所以心中有數。教師這一激將,正中學生的表現欲,他們個個躍躍欲試。學生不斷地展現對音樂的理解,老師適機故意露出吃驚的表情:“你們什么時候學會歌曲的?我還沒教你呢!”接著在學生紛紛得意地表述自己學習經過的時候,教師及時鼓勵說:“我們只要努力奇跡就能發生!”師生都感受著成功的歡樂,每個人都會由衷地冒出“我能行!我真行!”的想法。他們會在享受成功的同時,萌發對音樂更深層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