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提前不符合生物學規律
過早的性沖動首先是對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這些青少年往往心理壓力增大,人際關系緊張,孤獨和焦慮感揮之不去。性困惑、性無知帶來的是性失誤。一旦有過性行為,會導致思維混亂,能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厭學情緒等現象。有的孩子會覺得壓抑自卑,交往的困難,甚至會產生暴力傾向。不健康的性行為,還會導致性傳播疾病,如淋病、梅毒等。
呵護少男少女度過危險期
給他們健康向上的環境 進一步凈化社會環境、凈化網絡,為廣大中小學師生搭建了一個健康向上、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充分調動青少年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潛能,引導他們熱心于發明創造。
用集體活動轉移性沖動 積極參加文體活動、發展正當的課余愛好。積極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文藝、科技、體育活動,可以使旺盛的精力得到有益的釋放,淡化、轉移性欲望和性沖動,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讓孩子認識青春生理特點 講清青春躁動期的生理來源,讓她們知道激情越軌的危害;告訴她們沖動是可以通過學習、娛樂、運動等方式加以轉移撫平的。媽媽或女老師更應直率地告訴女孩婚前性行為、未婚先孕、人工流產的危險和危害,并教會她們婉拒異性過度親密,拒絕性騷擾,避免未婚性行為的手段措施。
針對不同心理 對號入座性教育
如果這些家教責任人能對少女那些天真的心理(嘗試心理、仰慕心理、屈從心理、僥幸心理、好奇心理、逆反心理、無所謂心理等)進行正確的指點,完全可以避免她們的行為越軌,防止她們上當受騙。
普遍進行性道德教育 教育青少年樹立起正確的性道德觀念是杜絕性犯罪的最有效措施。“性”的自然屬性如同脫韁的野馬,不加約束的性沖動,可能引發奸淫、強暴、性虐、亂倫等各種性罪惡。說穿了,性道德教育就是給“性”這匹野馬套上馴化的韁繩。這要靠家長和教師對青少年基本的社會公德教育、性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婚姻法、兒童、婦女權益保護法等),而且重心偏向于男性,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合乎道德準則的,哪些性行為是不道德的、是違法的,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有所敬畏。讓他們從少年起就習慣于接受公共道德的約束。確保他/她們科學健康地走向性成熟。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