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毛毛蟲的故事
設計意圖:
世界是千變萬化、繽紛多彩的,幼兒的現實環境中充滿了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知識內容。從孩子的生活中尋找教材,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獲取、運用,并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我在大班孩子的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只有個別孩子開始有自我管理的意識,在家自己制定了計劃表和時間表,但是有大部份的孩子們對自己的活動沒有統籌安排的意識,更沒有自身與時間流逝之間關系的意識。這樣一來,該活動內容就呼之欲出了,通過語言故事《毛毛蟲的故事》為媒介來調動幼兒活動的愿望。該篇故事也是圍繞時間進行的,兩種不同類型的教材在某一領域存在著共通之處。使抽象的認知活動變得童趣化、具體化,一步步引領幼兒進入到學習“星期”的活動中。
期望通過本次活動使孩子在認識“星期”概念的同時產生珍惜時間的美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及一系列的具體事物,引導幼兒了解時間推移與事物發展變化的關系。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一個星期”的時間概念。(重點)
2、引導幼兒整理自己的思路,完整講述操作的結果,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難點)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ppt課件、故事配樂音樂帶、錄音機、幼兒操作材料、操作紙(如圖1)人手一張。鉛筆每人一支。
2、經驗準備:幼兒了解自己一星期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復習“星期”的有關知識,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經驗。
幼兒回憶討論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個星期有幾天?
師:第一天是星期幾呢?
師:對,星期日是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接下來是星期一
二、通過看課件講故事,使幼兒認識并理解一個星期的時間概念,了解事物的發展變化與時間之間的關系。
1、聽一聽——配樂故事《毛毛蟲的故事》。
師:有一條毛毛蟲,它在一個星期里做了許多事情,是什么事情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毛毛蟲的故事》,請大家邊聽邊想,毛毛蟲做了什么事情?
2、看一看——課件:故事《毛毛蟲的故事》。
師:毛毛蟲是什么時候鉆出卵殼的?
師:后來它做了什么事情?
3、說一說——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師:毛毛蟲星期幾做了什么事情?
師:毛毛蟲從出生到星期六,一共過了幾天?
師:也可以說是……
師:過了星期六又是星期幾?
師:到了星期日,毛毛蟲變成了什么樣子?
師:后來它做了什么事?
師:毛毛蟲的房子叫什么名字?
師:它在繭里住了多少時間?
師:兩個星期后,毛毛蟲變成了什么?
三、通過幼兒的操作,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一個星期的時間概念,使幼兒認識到時間推移與事物發展變化之間的關系。
1、寫一寫——我的晚間活動計劃。
師:毛毛蟲在一個星期里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們小朋友在一個星期里會做些什么呢?(呈現表格,介紹表格的操作方法)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計劃一下你一個星期的晚上活動。我們就叫“我的晚間活動計劃”想好了就請你把它在寫有星期幾的格子下面。
2、說一說——我星期幾干了些什么。
師:請幼兒分享一下“你的晚間活動計劃”。
3、看一看——我一個星期后的變化。
師:我們經過一個星期的學習,我們會有什么變化?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安排假期的生活,使幼兒能獨立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