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精選14篇)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
設計意圖:
京劇并非是我們西北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從教育角度來說,是有意義的,通過這方面內容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從而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激發起孩子喜愛京劇、了解國學、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在活動前,請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搜集有關京劇的知識,在活動中,給孩子觀看京劇片段,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另外,幼兒的全面發展,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同時還需兼顧領域與學科性的知識、技能,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
一、活動目標:
藝術領域目標為: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根據這3點目標,我將活動目標改為:
1.學習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實物京劇臉譜、黑白局部臉譜貼磁(一套)、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完整臉譜一個。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兩張、京劇片段。
幼兒材料:幼兒操作卡,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人手一份),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每組一份),第三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每組一份),勾線筆、油畫棒、墊板人手一份。
在活動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首先本節活動增加了難度,為幼兒提供了只有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讓幼兒自由發揮創作,二不是簡單的涂色活動。教師材料將臉譜分解開,讓幼兒在學習掌握創作臉譜的時,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組一份的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和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目的是給那些在創作時遇到困難或者不會畫的幼兒提供一個參考對象。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幼兒欣賞京劇選段。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京劇,我們一起仔細聽聽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
(由京劇片段導入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臉譜。)
(二)觀察、了解臉譜的對稱性和夸張性特點,感受京劇臉譜的獨特魅力。
1.幼兒觀察臉譜,感受臉譜中色彩、紋樣的夸張性和對稱性。
師:我這兒有許多臉譜,你喜歡哪一個?喜歡它的哪里?
(1)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顏色。”
教師提問“它用了哪些顏色?它們搭配在一起怎么樣?我們再看看其它臉譜,它們又用了哪些顏色?(教師讓幼兒關注黑白色的臉譜和其他色調的臉譜)
小結:臉譜上的顏色看上去都比較夸張,有的很鮮艷,有的色彩的對比很強烈。
(2)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花紋。”
教師提問:“這個紋樣裝飾在了臉譜的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看其它的臉譜用了哪些紋樣?”
教師小結:這些臉譜的紋樣很好看,有的裝飾在了下巴上,有的裝飾在了額頭上,還有的讓臉譜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變得很夸張了。
(3)教師提問:這么多的臉譜,你發現了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兒說不出對稱,教師可把一張臉譜沿中間線剪開然后慢慢的合起來,讓幼兒感知臉譜的圖案顏色都是對稱的。)
2.小結:臉譜的色彩夸張,五官的紋樣夸張、特別,很好看。而且臉譜還是左右對稱的。
(這一過程主要是讓孩子們掌握臉譜的對稱性和夸張性特點,分為三點來分析:顏色、圖案以及對稱,請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臉譜來說,體現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請小朋友說,老師幫忙總結,代替了原本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給了更多的孩子發言機會和表達想法的機會。)
(三)幼兒明確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設計京劇臉譜。
1.幼兒觀察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教師提問:這些臉譜是本來就長在演員的臉上的嗎?怎么上去的?
(教師出示人臉底板,然后將黑白局部臉譜貼磁逐個已對稱的方法貼在人臉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臉譜,最后將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臉譜蓋上,讓幼兒完整了解臉譜制作的方法。)
2.明確操作要求:先設計紋樣裝飾對稱臉譜,再為臉譜涂色。如果想不出紋樣的話,可以選擇老師準備的紋樣,也可以就畫上面的臉譜一樣的紋樣,都可以。(教師出示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若有的幼兒實在不會畫,就給他提供第二層次或者第三層次的操作紙。)
(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教師提供空白臉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創作臉譜,在原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整個活動將了解京劇文化省去,重點放在京劇臉譜的設計和創作上,主題更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相對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在示范時,教師運用一步一步遞進的方式讓幼兒掌握了畫臉譜的步驟,簡單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劇文化可放在區域游戲中開展,教師可設置讓幼兒觀看京劇片段、模仿京劇演員、欣賞京劇圖片等,讓幼兒對中國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感受其中的美。
2.幼兒結合經驗進行點評。
師:請你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臉譜。
(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和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講評。)
(五)活動延伸。
師幼戴著京劇臉譜一起共樂。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2
活動目標:
1、給第一次活動的圖畫涂上顏色,完成作品。
2、通過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涂色塊的能力,增強美感。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第一次的作品、油畫棒、范例。
活動過程:
一、導如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上次我們畫了各種京劇臉譜,可是還沒有涂上好看的.顏色,先來看老師畫的各種臉譜,你們說好看嗎?你們知道我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想不想使你們的京劇臉譜也畫得和老師一樣好看?幼兒討論。
二、教師示范,幼兒學習涂色
涂色的時候可以橫著拿油畫棒,使筆傾斜,這樣涂色起來又快又好,教師用粉筆示范,幼兒學習,涂色時先涂淡的顏色,如黃色,藍色,再涂容易臟的顏色:黑色。這樣就不易弄臟畫面。
三、布置作業,幼兒活
要求幼兒先涂淺色,再涂深色,畫線條要按照一個方向,均勻,形成一個很好看的色塊,涂好的顏色注意不用手碰到,避免弄臟,保持桌面整潔。
四、幼兒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輔導幼兒按照教的方法涂上好看的顏色,使畫的臉譜有個種顏色,像戲劇里的一樣漂亮,比一比誰涂的臉譜最好看,最干凈。哪一個桌子最整潔,桌面上沒有顏色的,輔導能力較差的幼兒完成作品。
五、講評小結,結束活動
美化我們的教室。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的設計中,我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幼兒,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同時每個環節的銜接也稍顯急促,沒有給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時間,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好地把握每個環節。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鮮艷的色彩和對稱的圖案設計臉譜,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激發學習的興趣。
2.欣賞了解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激發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京劇臉譜范例
3.京劇音樂磁帶
重點:能用對稱的方法表現臉譜。
難點:理解對稱的美,并能有創意地表現臉譜。
活動過程:
一、老師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昨天我們聽了京劇,又看了京劇演員的服飾,今天我們來看看京劇演員,臉部的化妝好嗎?
二、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京劇臉譜
師:它呀,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京劇臉譜。這個京劇臉譜這么特別,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看看京劇臉譜的秘密呢?
三、幼兒和老師一起探索京劇臉譜,了解其特點。
1.觀察臉譜顏色:顏色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義:像紅色的,它表示個性忠誠的;黑色的表示個性剛直的;它們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個性多計謀的,還有黃色的,表示壞人。藍色的、綠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銀色的表示神話里的人。
2.觀察臉譜的對稱:左邊和右邊臉的圖案是一樣的,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兩側對稱的。老師拿一張紙豎在圖案的鼻子中間,請幼兒來看一看。
3.觀察京劇臉譜的夸張:臉譜的眉毛、眼睛、鼻子這么粗、這么大,這樣畫是為了讓看戲的人一看就知道臺上有誰。
4.觀察額頭上有特殊圖案的臉譜:額頭的圖案也表示一個人物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潔,辦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
四、幼兒創作,老師巡回指導。
1、師:現在有許多藝術家把京劇臉譜制作成藝術品,今天我們也來學學大藝術家來制作京劇臉譜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2、提出要求:
1)臉譜要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對稱
2)可以選擇一種底色來表現人物
3)可以自由創作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創作
五、將畫好的臉譜剪下后表演京劇給家長看。
大班刮畫:家鄉的夜景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美術欣賞,是為了引導幼兒學會體驗美術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內涵非常豐富。然而幼兒對京劇接觸很少,充滿了神秘感。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特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旨在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工藝藝術。以臉譜精致、絢麗、獨特的裝飾風格來吸引孩子。
活動目標:
1、在欣賞課件、談話、創作、欣賞作品中感受京劇臉譜色彩的鮮艷、圖案的對稱和造型的夸張。
2、欣賞京劇臉譜,了解色彩、造型與人物性格之間的獨特寓意。
3、萌發對我國傳統工藝的好奇心和喜愛之情。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看過京劇,初步了解京劇是我國的傳統文化。
2.(物質準備):音樂《戲說臉譜》、臉譜PPT、無顏色臉譜若干、顏料。
活動過程:
一、唱歌導入,引出臉譜。
1、師:小朋友會唱《戲說臉譜》這首歌嗎?讓我們一起來唱唱。
2、幼兒唱歌結束以后,教師提問:
你們知道剛剛唱的是什么嗎?(京劇)
3、教師小結:對啦!就是京劇。京劇在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了,很多人都喜歡京劇,不僅僅是因為好聽還因為可以欣賞到美麗獨特的臉譜。
4、剛剛小朋友唱的歌詞中就有說到藍臉、紅臉、花臉、黑臉,這些臉譜究竟是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幼兒初步欣賞臉譜的特點。
出示京劇臉譜與人臉圖片,幼兒交流討論,感知臉譜在色彩、五官造型、圖案上的特點。
教師提問:臉譜與普通人臉對比,顏色有什么不同?(顏色更豐富)除了臉譜的顏色更多以外,五官有什么變化嗎?(五官夸張)臉譜比人臉還多了什么?(花紋圖案)
三、介紹京劇臉譜。
為什么臉譜有豐富多彩的顏色和夸張的造型呢?小朋友猜猜為什么?(好看、顯眼)小朋友說的都挺有道理的,其實答案都藏在圖片里,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
1、觀察臉譜豐富顏色。
2、觀察臉譜夸張造型。
3、觀察臉譜圖案對稱。
四、幼兒自由創作臉譜
1、今天我們一起來當藝術家,設計一張適合自己的臉譜吧。(你覺得你是什么性格的,設計一張符合自己性格的臉譜!)
2、小朋友在設計時要注意像我們欣賞的臉譜那樣顏色要豐富,五官要夸張,左右圖案要對稱。
五、欣賞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作品。(聽創作者說出自己制作的臉譜用色和造型特點,以及作品的含義。)
六、戴面具表演幼兒戴面具邊表演《戲說臉譜》邊有秩序的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分析,充分感受京劇臉譜的豐富色彩,體驗到各種色彩和夸張的造型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引領幼兒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同時我也將不斷探索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活動,在提升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使自己的欣賞水平不斷的得到提升。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5
一、設計意圖 在進行五大領域課程教學中,《臉譜藝術》一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課堂上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我想何不根據孩子的興趣點出發。進行課的延伸活動。在前兩節課中提到京劇臉譜是我國傳統戲曲中角色臉部的化妝,是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以這個為根基,何不利用真實臉部化妝的教學形式,可以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讓幼兒在寬松游戲的藝術形式中感受,體驗化妝的樂趣。同時打破了藝術在紙上創作的一貫方式,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去感受美創造美,抒發美的情感。因此我選擇了設計臉部化妝,《京劇臉譜》這一藝術教學課。 同時課程教學過程分為三部分: (一)《臉譜藝術》 (二)制作京劇臉譜 (三)臉部化妝《京劇臉譜》 本節課為課程的第三部分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的目標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根據大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目標如下: 1鼓勵幼兒大膽地在臉上創作京劇臉譜。 2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三、重點、難點 用對稱的方法大膽而有創意地在臉上創作臉譜。四、教學活動準備京劇臉譜面具,多媒體課件。化妝中用的人體彩筆、胭脂、口紅、鏡子、攝像機、毛巾等。五、教法、學法 教法主要采用表演引入法、多媒體示范法、游戲示范法,時刻體現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與指導的教學方法。 學法主要采用幼兒合作交流,自主大膽表現,以發展幼兒為主的理念進行教學。六、活動過程 (一)創設環境、興趣引入 利用前一節課的制作臉譜面積及京劇臉譜音樂的播放布置活動室,營造京劇藝術的氛圍。 (二)欣賞幼兒的表演 請我園一位會表演京劇的幼兒化好妝穿好戲服進行《說唱臉譜》的表演,進一步引發幼兒的興趣。 (三)教師引導幼兒前兩節課中的已有經驗和對京劇臉譜的了解,重點利用課件中播放的臉譜藝術,夸張、對稱、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含義進行鞏固加深提升幼兒對畫京劇臉譜的興趣。 (四)化妝臉譜體驗創作的快樂 教師引導化妝臉譜的步驟,以一名幼兒為實例,重點強調對稱的臉譜畫法(以鼻子為中心軸,左右對稱),從中攻破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了解對稱美。 (五)幼兒自主探索,化妝臉譜 在幼兒創作時可自主選擇分組,即可自主化妝,也可以兩名幼兒合作化妝創作臉譜,教師從中適時的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 (六)分享快樂、體驗快樂 1教師將幼兒的創作過程及成果攝錄下來,作品完成后可讓幼兒講解創作的意圖及想表達的想法,讓幼兒體驗創作的快樂。 2播放攝錄的記錄片進行展示、欣賞、體驗抒發自己對美的情感。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臉譜圖案和色彩的象征意義,能夠根據譜式繪畫一個京劇臉譜。
2、在繪制過程中,了解中國京劇臉譜藝術的基本特點。
3、通過對京劇臉譜知識的學習,培養對京劇臉譜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回顧臉譜的知識
1、 臉譜的特點:象征性、夸張性。
2、 臉譜的色彩:
紅色——忠勇俠義,多為正面角色。
黑色——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白色——陰險奸詐;剛愎自用。
紫色——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黃色——勇猛而爆躁。
金色——神仙高人。
綠色——勇猛,莽撞。
藍色——剛強陰險。
3、 京劇臉譜在應用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譜式:
① 整臉:在整個面部涂一種主色,不勾花紋,而是在主色上畫出眉、眼、口、鼻的紋理,這種譜式稱之為“整臉”。
② 在整臉的基礎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出來,而是使前額、左右面頰呈現出三塊明顯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塊瓦,稱之為“三塊瓦臉”或“三塊瓦窩”。
③ 從腦門頂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顏色的立柱紋與眼窩大體呈“十字”形,額頭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種譜式稱之為“十字門臉”。
④ 與整臉相反,臉譜色彩、構圖最復雜的稱之為“碎花臉”。
⑤ 色彩、構圖不對稱,表現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臉譜譜式,稱之為“歪臉”。
4、 京劇臉譜的描繪著色方式有揉·勾·抹·破四種基本型。
揉臉:是用手指將顏色揉滿面部,再加重眉目及面部紋理輪廓,是一種像真性的臉譜。
勾臉:是用毛筆蘸顏色勾畫眉目面紋,填充臉膛色彩,成為五光十色的圖案。有的貼金敷銀,華麗耀炫,光彩奪目。
抹臉:是用毛筆蘸粉把臉的全部或一部分涂抹成白色,表示這一類人不以真面目示人,是一種飾偽性臉譜,又稱粉臉。
破臉:是指左右圖形不對稱的臉譜,揉、勾、抹三種臉中都有破臉,是一種以貶意為主的臉譜。
二、繪畫臉譜
按臉譜譜式在鉛筆勾勒的圖案上用水粉上色。
(強調:不能在顏色上來回涂染,以免將下面顏色帶起。)
三、展示與評議
1、 依據不同譜式或色彩,分類展示學生作業。
2、 說說自己繪制的人物和繪制的感受。
3、教師點評,表揚有創意的作業,肯定學生耐心、細致的作業態度。
4、 教學拓展:
欣賞利用各種材料繪制的京劇臉譜,鼓勵學生進一步嘗試。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7
設計思路:
京劇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雖然不是孩子們經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孩子的創造能力。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目的在于讓孩子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喜愛京劇、了解國學、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賞的基礎上,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以臉譜色彩的絢麗及表情的夸張來吸引孩子,讓他們對"對稱"、"夸張"的美術表現形式有所了解與嘗試,進而自主創作。
教學重點:
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教學難點:
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大膽設計臉譜。
教學切入點:
從聽京劇片段、欣賞京劇臉譜入手,而后進行大膽、夸張地設計臉譜。
教學特色:
根據幼兒不同的美術表現能力準備了四種層次材料,讓幼兒創作京劇臉譜。
教具:
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四種臉譜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活動目標:
1、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2、知道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人。
3、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空白臉譜、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京劇片段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對京劇的興趣。
師:孩子們聽聽,這是什么曲子呢?對這就是京劇,京劇是我們中國特有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之一,京劇是我們的國粹,和大熊貓一樣珍貴。
評析:通過觀看京劇的片段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知京劇,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臉譜,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劇演員們特有的服裝和臉部的色彩。
師:唱京劇的人很特別,我們來看這張圖片,他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的臉上是怎么樣的?
評析:教師應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演員臉上的表情和色彩,因為孩子們對演員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興趣,但忽略了臉上色彩的豐富性和表情的夸張性。
2、欣賞討論京劇臉譜的顏色及圖案代表的意義。
師:唱京劇的人臉上畫了一張張大花臉,我們叫"臉譜"(出示臉譜字卡)。你喜歡哪個京劇臉譜?它上面有什么顏色、圖案呢?你知道這些顏色、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嗎?
教師小結:在京劇里有紅、黃、藍、綠、黑、白等,色彩鮮艷,一看就很吸引人,觀眾可以從臉譜的顏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如紅色、黑色在京劇里代表好人,黃色、白色在京劇里代表壞人,藍色代表勇士,金、銀顏色代表神話里的人物。
3、欣賞京劇臉譜中對稱的表現形式。
師:京劇臉譜和我們不化妝的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齒、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京劇臉譜上的圖案、花紋和顏色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對稱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張的方法,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
評析:這一環節借助課件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看臉譜圖片,感受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三、幼兒初次嘗試給臉譜涂色。
師:現在老師手里有一張已經勾好線條的京劇臉譜,我要幫他化化妝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動手幫它們化化妝?
幼兒給臉譜涂色,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教師事先準備勾好線條的臉譜,降低難度,讓幼兒在已有欣賞經驗的基礎上給臉譜涂上鮮艷的顏色,為第二課時的設計臉譜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活動準備:
準備四種層次材料:第一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第三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第四層次是一張空白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展示交流上次幼兒的臉譜涂色活動。
師:這是小朋友上次涂的臉譜,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哪張,為什么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臉譜的顏色、圖案)評析:通過欣賞幼兒前一次活動的作品,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為后一環節的設計臉譜提供參考。
二、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了解色彩、造型與人物性格之間的獨特寓意。
2、在欣賞課件、談話、創作、表演中感受京劇臉譜中圖案的對稱,色彩的鮮艷和造型的夸張。
3、積極參與欣賞活動,萌發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及情感。
4、學習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5、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講述一些關于關公曹操包公3人的故事傳說。
2、操作材料:多媒體課件<京劇臉譜>,油彩,棉簽,已畫好臉形的8K畫紙若干,顏料,勾線筆,臘光紙,漿糊,毛線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京調,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播放京調(只有聲音)。
幼兒猜測。
2、播放視頻。“這個人就是包公。你覺得這個人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的臉上有些什么顏色?什么花紋?”
小結:所以,在京劇中,為了表現一個正直,大公無私,象包公一樣為人民辦好事的好人,我們都把他畫成黑臉。
二、欣賞各種各樣的京劇臉譜,了解色彩、造型與人物性格之間的獨特寓意
1、欣賞紅臉、白臉。
小結:原來,京劇臉譜中的顏色雖然很多,但是都有個主要顏色,這些主要的顏色代表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1、欣賞各種各樣的臉譜,感受京劇臉譜中色彩、圖案的藝術感。
(引導幼兒感受京劇臉譜中的色彩和花紋)
三、幼兒創作,表現京劇臉譜,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1、介紹操作材料。
3、(播放京調)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創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用多種材料進行修飾。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請幼兒隨著音樂表演。
活動延伸:
1、將課件放入電腦活動室,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游戲中感受京劇藝術的趣味性。
2、在美工區,投放更多的輔助材料,比如:毛線、臘光紙等,來裝飾已做好的臉譜。
3、在美工區,啟發幼兒在瓶子、盤子等物體上,用油泥進行臉譜的造型。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9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用對稱的方法來畫京劇臉譜,并用夸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等表現京劇臉譜的特征。
2、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3、在對京劇的感受中,激發幼兒表達表現的能力。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準備:
1、塑封好的臉譜十七個(人數的一半)。
2、臉譜形狀的紙人手一份、勾線筆、蠟筆。橡皮筋、釘書機。
3、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我是一個中國人”
教學過程:
一、京劇欣賞
1、剛才聽到的是什么?(京劇)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中國)
2、京劇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戲劇,被稱為我國的國粹,為什么稱為國粹呢?
小結:京劇,以前是專門在皇帝生日的時候演出的,到現在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被稱為我國的國粹。表演京劇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戲,而且還必須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如翻、滾、跌、打、滾、爬等等高難度的動作。大家都非常的喜歡看,所以一直流傳到現在。外國人也很喜歡我們的京劇,所以中國人都為此自豪。
二、臉譜課件欣賞:
過渡:京劇人物臉上化的妝也很特別,叫臉譜。這個是我們上次的手工“臉譜”,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臉譜是各種各樣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吧!在京劇音樂中欣賞各種京劇臉譜。
1、你喜歡這些臉譜嗎?為什么?(顏色、圖案、)
2、京劇臉譜為什么有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都代表什么樣的人呢?(欣賞四種顏色的臉譜)
小結: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每個臉譜至少用了三種以上的顏色,色彩鮮艷、圖案夸張,兩邊對稱。紅臉代表忠誠勇敢的人;黑臉代表正直、充滿智慧;黃色表示兇狠、殘暴;白色表示陰險狡猾的壞人。
三、游戲:找朋友
1、游戲:下面臉譜要和我們做個找朋友的游戲。(出示半張的臉譜)請小朋友拿著半張臉譜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變成一個完整的臉譜,貼在旁邊的白紙上。
2、分享:請幾對好朋友上前介紹,你是根據什么特征找到的?
小結:京劇臉譜兩邊的顏色、圖案、位置是一樣的,所以京劇臉譜的兩邊是對稱的。
四、聯想創作
1、京劇臉譜真漂亮,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設計一個京劇臉譜呢?
2、怎樣來設計京劇臉譜?誰有好辦法?
經驗提升:最容易的一個辦法是在眼睛中間找到中心點――就是鼻子。然后再畫其他圖案就很容易。
3、師提示: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張的線條表示(請幼兒觀察后再示范)。
在臉上可裝飾上不同的花紋,涂色時先涂小的色塊,最后刷上你喜歡的水彩顏色。
4、幼兒作畫,師巡回指導
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與眾不同的臉譜。
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展示交流
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共同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延伸活動:
幼兒戴上面具,聽京劇《中國人》,大膽表演,感受做為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反思: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繪畫操作能力,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分析,充分感受京劇臉譜的豐富色彩,體驗到各種色彩和夸張的造型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引領幼兒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同時我也將不斷探索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活動,在提升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使自己的欣賞水平不斷的得到提升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0
教材分析
(重點與難點)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漢族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被世界公認為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臉譜的主要特點有三點:美與丑的矛盾統一,與角色的性格關系密切,其圖案是程式化的。所以本節活動結合《中國娃》主題通過欣賞,描述,模仿畫京劇臉譜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工藝藝術,使幼兒初步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引起幼兒對中國國粹的熱愛。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并能用對稱的方法和豐富的色彩表現京劇臉譜的特征。
幼兒基礎分析
(能力、經驗基礎)
幼兒的有:中班時有在對稱的圖形中作畫的經驗,對于對稱的圖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幼兒的無:由于時代的變遷,幼兒與京劇本身的接觸越來越少,生活中也很難見到中國京劇的表演,所以幼兒對京劇臉譜的認知很少,不知道京劇臉譜的特征。
提升點:能用對稱的方法,運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京劇臉譜的特征。在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中,萌發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欣賞京劇臉譜鮮艷的色彩和夸張的形象,萌發對中國國粹的熱愛。
2.能用對稱的方法,運用豐富的色彩來表現京劇臉譜的特征。
活動準備
(材料、環境、知識準備)
PPT、一段京劇視頻、美術用具、幼兒畫冊3第17頁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引出京劇臉譜
視頻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一段視頻,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提問:從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這是中國國粹京劇的臉譜,京劇演員在表演時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
二、欣賞京劇臉譜,感受色彩、圖案的對稱美
1.欣賞京劇臉譜的色彩及圖案。
提問:你們在京劇臉譜上都看到了哪些顏色?都有哪些圖案?
小結:臉譜上的圖案非常豐富,而且顏色都有不同含義,黃色白色代表壞人,紅色代表好人,藍色代表勇士,金銀色代表神話里面的人物,黑色代表正直。
2.感受臉譜的對稱美。
提問:那這些圖案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瞧一瞧兩邊圖案(對稱)
小結:京劇臉譜由許多鮮艷的顏色組成,它的線條很夸張,它的圖案是對稱的,并以鼻子為中心進行裝飾。
三、幼兒模仿并創作臉譜。
過渡語:今天我們就來畫一畫這具有中國特色的京劇臉譜。
交代要求:
1.繪畫時看好要以鼻子為中心,圖案是兩邊對稱的。
2.涂色均勻、對稱,鼓勵幼兒用鮮艷的相對色進行繪畫創作。
3.臉譜的線條要流暢清晰。
四、展示京劇臉譜,情感提升。
過渡語: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朋友們畫的臉譜,你覺得哪張臉譜最好看,你最喜歡哪一張臉,為什么?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1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中國戲劇中的京劇臉譜,通過活動讓幼兒認識我國的國粹——京劇臉譜,掌握基本的線條勾畫法。
學畫京劇臉譜,知道臉譜的對稱性
教學準備:
教師范例、幼兒繪畫用品
教學流程:
欣賞講解——教師示范——幼兒作畫——小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電視里面唱京劇嗎?京劇是一個什么樣的戲劇呢?知它的來歷嗎?(小朋友討論,發言)教師歸納:京劇是我國北京地區的一個傳統戲劇,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有很多的表演藝術家,最有特色的京劇的服裝,還有臉譜,臉譜能夠表現各種不同角色的任務,如白鼻子代表壞人,紅臉代表好人等。你們想不想畫這些京劇臉譜人物呢?
二、教師演示,幼兒學習繪畫
京劇臉譜的特點就是左右對稱,也有個別不對稱的,我已經準備好的他們的臉型,小朋友在其中用記號筆勾畫線條,看老師怎么畫,你們等一會兒怎么畫,先在臉譜的中間定一個點,左右畫對稱的弧線,依此勾出額頭、眼睛、鼻子、嘴,下巴等各部位。勾線條前一定要想好,勾時一下子畫成。教師演示多種臉譜的畫法。
三、布置作業,幼兒活動
要求幼兒選擇一個臉譜進行作畫,按照老師教的畫法勾線,要求線條流暢,作畫大膽,同伴之間不干擾,安靜的進行活動。
四、幼兒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臉型布局合理,左右對稱,個別輔導能力較差的幼兒,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潔,不將記號筆畫到桌上,看范例作畫。
五、講評小結,結束活動
請畫的比較好的幼兒講述他(她)的作畫經驗,方法,畫的'是哪一個臉譜,幼兒評價。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2
設計思路:
京劇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雖然不是孩子們經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孩子的創造能力。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目的在于讓孩子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喜愛京劇、了解國學、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賞的基礎上,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以臉譜色彩的絢麗及表情的夸張來吸引孩子,讓他們對“對稱”、“夸張”的美術表現形式有所了解與嘗試,進而自主創作。
教學重點:
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教學難點:
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大膽設計臉譜。教學切入點:從聽京劇片段、欣賞京劇臉譜入手,而后進行大膽、夸張地設計臉譜。教學特色:根據幼兒不同的美術表現能力準備了四種層次材料,讓幼兒創作京劇臉譜。教具: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四種臉譜材料。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目標:
1、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2、知道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人。
3、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空白臉譜、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京劇片段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對京劇的興趣。
師:孩子們聽聽,這是什么曲子呢?對這就是京劇,京劇是我們中國特有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之一,京劇是我們的國粹,和大熊貓一樣珍貴。
評析:通過觀看京劇的片段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知京劇,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臉譜,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劇演員們特有的服裝和臉部的色彩。
師:唱京劇的人很特別,我們來看這張圖片,他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的臉上是怎么樣的?
評析:教師應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演員臉上的表情和色彩,因為孩子們對演員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興趣,但忽略了臉上色彩的豐富性和表情的夸張性。
2、欣賞討論京劇臉譜的顏色及圖案代表的意義。
師:唱京劇的人臉上畫了一張張大花臉,我們叫“臉譜”(出示臉譜字卡)。你喜歡哪個京劇臉譜?它上面有什么顏色、圖案呢?你知道這些顏色、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嗎?
教師小結:在京劇里有紅、黃、藍、綠、黑、白等,色彩鮮艷,一看就很吸引人,觀眾可以從臉譜的顏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如紅色、黑色在京劇里代表好人,黃色、白色在京劇里代表壞人,藍色代表勇士,金、銀顏色代表神話里的人物。
3、欣賞京劇臉譜中對稱的表現形式。
師:京劇臉譜和我們不化妝的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齒、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京劇臉譜上的圖案、花紋和顏色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對稱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張的方法,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
評析:這一環節借助課件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看臉譜圖片,感受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三、幼兒初次嘗試給臉譜涂色。
師:現在老師手里有一張已經勾好線條的京劇臉譜,我要幫他化化妝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動手幫它們化化妝?
幼兒給臉譜涂色,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教師事先準備勾好線條的臉譜,降低難度,讓幼兒在已有欣賞經驗的基礎上給臉譜涂上鮮艷的顏色,為第二課時的設計臉譜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活動準備:
準備四種層次材料:第一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第三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第四層次是一張空白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展示交流上次幼兒的臉譜涂色活動。
師:這是小朋友上次涂的臉譜,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哪張,為什么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臉譜的顏色、圖案)
評析:通過欣賞幼兒前一次活動的作品,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為后一環節的設計臉譜提供參考。
二、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師:今天老師準備了四種材料,你們可以自己設計和裝扮臉譜,看看誰設計的紋路、圖案、顏色最有創意?
評析:教師準備了四種層次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及能力選擇不同的材料來設計臉(來自::大班美術教案臉譜)譜,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難度,層層遞進。教師的指導重點在臉譜的設計和創作上。
三、展示作品,相互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相互評價,感受其中的美。
2、讓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進行點評。
師:誰來介紹下自己的作品?
評析:通過自評、互評臉譜作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閃光點。點評時應引導他們從臉譜顏色、紋路、圖案的對稱性進行評價,進一步感知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
四、活動延伸。
師幼戴著京劇臉譜一起游戲。
活動反思:
1、目標基本達到。
此次活動目標基本達到,大部分幼兒能知道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人,也能運用對稱和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來設計臉譜。
2、材料準備充分。
在活動中準備了四種不同能力層次的臉譜材料,充分考慮到幼兒表現能力的差異,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提高了幼兒的自信。
3、活動設計層層深入。
本次活動先通過欣賞京劇片段調動幼兒對臉譜的興趣,萌發喜愛京劇的美好情感;而后在已有欣賞經驗的基礎上,給勾勒好線條的臉譜涂色;最后才讓幼兒自己設計創作臉譜,層層深入,符合孩子接受學習的心理。
4、注重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活動中應加強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為“設計臉譜”這一環節做好知識經驗的準備。
5、活動不足之處。
由于幼兒能力水平的差異,部分幼兒在設計臉譜時線條還不夠流暢,色彩也不夠鮮艷,不能很好地表現出臉譜的特征,在平時應注重幼兒線條的練習及色彩的搭配。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3
設計思路:
京劇臉譜是中華民族藝術中的瑰寶,雖然不是孩子們經常遇到的熟悉事物,但它濃烈的色彩,鮮明的藝術風格很容易吸引孩子,符合孩子對色彩敏感的心理特點。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孩子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孩子的創造能力。我以中國傳統藝術——臉譜作為欣賞對象,目的在于讓孩子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激發他們喜愛京劇、了解國學、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而后在欣賞的基礎上,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以臉譜色彩的絢麗及表情的夸張來吸引孩子,讓他們對"對稱"、"夸張"的美術表現形式有所了解與嘗試,進而自主創作。
教學重點:
了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教學難點:
用線條、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大表現臉譜特征,大膽設計臉譜。
教學切入點:
從聽京劇片段、欣賞京劇臉譜入手,而后進行大膽、夸張地設計臉譜。
教學特色:
根據幼兒不同的美術表現能力準備了四種層次材料,讓幼兒創作京劇臉譜。
教具:
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四種臉譜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活動目標:
1、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2、知道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人。
3、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京劇片段VCD光盤、多媒體課件、"臉譜"字卡、空白臉譜、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京劇片段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對京劇的興趣。
師:孩子們聽聽,這是什么曲子呢?對這就是京劇,京劇是我們中國特有的舞臺表演藝術形式之一,京劇是我們的國粹,和大熊貓一樣珍貴。
評析:通過觀看京劇的片段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初步感知京劇,萌發喜愛京劇、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
二、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臉譜,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1、感受京劇演員們特有的服裝和臉部的色彩。
師:唱京劇的人很特別,我們來看這張圖片,他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他們的臉上是怎么樣的?
評析:教師應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演員臉上的表情和色彩,因為孩子們對演員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身上背的都很感興趣,但忽略了臉上色彩的豐富性和表情的夸張性。
2、欣賞討論京劇臉譜的顏色及圖案代表的意義。
師:唱京劇的人臉上畫了一張張大花臉,我們叫"臉譜"(出示臉譜字卡)。你喜歡哪個京劇臉譜?它上面有什么顏色、圖案呢?你知道這些顏色、圖案代表什么意思嗎?
教師小結:在京劇里有紅、黃、藍、綠、黑、白等,色彩鮮艷,一看就很吸引人,觀眾可以從臉譜的顏色上分辨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如紅色、黑色在京劇里代表好人,黃色、白色在京劇里代表壞人,藍色代表勇士,金、銀顏色代表神話里的人物。
3、欣賞京劇臉譜中對稱的表現形式。
師:京劇臉譜和我們不化妝的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都有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牙齒、耳朵)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京劇臉譜上的圖案、花紋和顏色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對稱的,眼睛、嘴巴、眉毛、胡子用夸張的方法,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
評析:這一環節借助課件的形式,讓幼兒通過觀看臉譜圖片,感受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了解京劇臉譜中對稱、夸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三、幼兒初次嘗試給臉譜涂色。
師:現在老師手里有一張已經勾好線條的京劇臉譜,我要幫他化化妝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自己動動手幫它們化化妝?
幼兒給臉譜涂色,教師巡回指導。
評析:教師事先準備勾好線條的臉譜,降低難度,讓幼兒在已有欣賞經驗的基礎上給臉譜涂上鮮艷的顏色,為第二課時的設計臉譜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活動目標:
1、嘗試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作,發展想象力和創作力。
活動準備:
準備四種層次材料:第一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第三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第四層次是一張空白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展示交流上次幼兒的臉譜涂色活動。
師:這是小朋友上次涂的臉譜,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最喜歡哪張,為什么呢?(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臉譜的顏色、圖案)評析:通過欣賞幼兒前一次活動的作品,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臉譜色彩的鮮艷及表情的夸張,為后一環節的設計臉譜提供參考。
二、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分析,充分感受京劇臉譜的豐富色彩,體驗到各種色彩和夸張的造型所帶來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不斷引領幼兒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同時我也將不斷探索美術欣賞教學實踐活動,在提升幼兒欣賞美、感受美的同時使自己的欣賞水平不斷的得到提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京劇臉譜》含反思這篇文章共5804字。
大班美術活動設計《京劇臉譜》 篇14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京劇臉譜激發幼兒對京劇臉譜藝術的興趣,知道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
2、通過欣賞使幼兒感受京劇臉譜中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成的圖案美。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室布置與京劇倆耨有關的藝術角供幼兒欣賞。
2、“京劇臉譜”課件,京劇VCD片段。
3、筆、油彩、鏡子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京劇唱段。
1、請幼兒欣賞一段VCD京劇唱段,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問:唱戲的人臉上都畫了什么?
3、小結:這是一段京劇,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是國劇。許多京劇演員臉上都畫有不同的油彩,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
二、幼兒觀看課件“京劇臉譜”。
1、教師分別出示不同的京劇劇照,讓幼兒說一說有些什么顏色?說一說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人物。
2、紅臉——威武、忠誠;紫臉——善良、正直,是好人;黑臉——公正,包公;白臉——狡猾、陰險。
3、仔細觀察臉譜,討論:由哪些顏色畫成?圖案是怎樣的?(對稱、夸張、對比強烈)
三、為自己畫京劇臉譜。
1、說一說畫臉譜時該從哪里先開始?
2、教師介紹油彩和筆的用法。
3、幼兒只有給自己畫臉譜。
四、表演京劇。
幼兒拿一些道具在音樂聲中進行表演,把活動推向高潮。
活動反思:
劇臉譜造型夸張,色彩鮮艷,內容豐富,能夠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發其興趣,提高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