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有趣的便便
師設計提問:有的孩子便便有時會很稀,象水一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生病,著涼了)
有的孩子的便便有時又會干干的,一粒一粒的,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沒有多喝水,沒有多吃水果和蔬菜)
那什么樣子的便便才是健康的便便呢?(出示三張不同便便的圖片,健康的、水樣的、干干的供幼兒選擇) 軟軟的,有型的便便就是健康的便便,那我們平時應怎么做,才能保證便便的健康?(出示幾張幼兒飲食的圖片,有合理膳食的,也有不正確的飲食搭配,讓幼兒選擇并說出理由)
(說明:此環節以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問答為主,用圖片加以輔助,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整理思路,也為后面編兒歌做好準備)
保證便便的健康,不僅要均衡的飲食,還要每天便便,這個習慣很重要。
2.找出不正確的大便方法,知道養成便便的好習慣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看看這些小朋友便便習慣,(播放照片1,邊看書邊便便;照片2,邊吃東西邊便便)讓幼兒討論做的好不好?還有什么不好的習慣?比如有便意忍著不解……
小結:保證便便的健康,就是保證我們身體的健康,我們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我們要養成好的排便習慣,每天便便,因為便便長時間呆在我們身體里會產生毒素,影響健康。今天老師把學到的知識變成一個兒歌:小朋友,要記牢,天天便便很重要,每天清晨一杯水,瓜果蔬菜不能少,按時便便有規律,長成健康好寶寶。
(說明:借助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孩子的已有經驗,加上圖片的輔助作用,兒歌內容很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教師用富有節奏的聲音來朗讀兒歌,并由慢到快,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
四、延伸活動
師:便便里有這么多學問,你是不是也想研究看看,老師這里有一張觀察記錄表(出示記錄表)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觀察研究你的便便,并把它記錄下來,看看你身體好的時候便便是什么樣子?身體不好的時候又是什么樣子,再聞一聞,一定很有趣,說不定你會有新發現哦!每次觀察好,記得要洗手!
活動實施后反思:
一、價值所在:
通過便便這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的現象,引導孩子們關注和探索它的奧秘,我更想讓這次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學習成為孩子的內部需要,成為一種愉悅的歷程,活動的意義真正得以生成。實際上,如果活動只是讓孩子記住現成的結論性知識,而不經過孩子理智的探險和思維的碰撞,沒有對負載著生活意義知識的獨特感受與深情體驗,就很難講孩子真正掌握了知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特殊的經驗,加上像孩子們每天都會遭遇的經歷,都能作為展開聯想自發觀察和探究的依據。像便便這次活動,在孩子心理上好像一種特殊的蹺蹺板,觸發一次就是一次特別的體驗,我的真正目的除了讓孩子獲取有價值的經驗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意在于培養幼兒的觀察意識和習慣,告訴他們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多想、多看、多問,你就能得到很多,這些都是讓孩子們受益終生的,真正為孩子的一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