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學看課程表
設計思路:
1、活動來源:近期,我們正開展《學做小學生》的主題活動,隨著參觀小學,背著書包上幼兒園等系列活動的開展,孩子們日益增強了學做小學生的愿望。同時,“小學里學哪些本領?”“書包里放些什么?”等也逐漸成為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幼小銜接工作中,養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是關鍵。因此,結合幼兒的興趣和他們的發展需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學看課程表,初步學習看課程表整理課本來增強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意識,為將來幼兒自主整理書包做準備,為接下來的小學生活奠定基礎。
2、活動環節的思考:在第一環節,我采用了出示課程表直接導入的方式,從而在時間上保證了幼兒在第二環節認真觀察解讀課程表。在第三環節中,則從易到難進行操作活動,從而幫助幼兒梳理了看課程表進行整理的一些關鍵經驗,并通過實踐來驗證孩子們的掌握情況。
3、材料提供的思考:本次活動主要有兩大材料:一張大課程表及每人一套小學一年級的課本。這些物品均來源于現實的小學生活,為孩子真正接觸小學生的生活提供了平臺。我班幼兒在認讀漢字方面已積累一定經驗,因此,大課程表以全文字和數字的方式呈現,這既是對孩子已有知識的肯定,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如通過表格,孩子們可有知識的學習(如認識科目,認讀一些漢字等);也可進行概念的建構(如空間概念、時間概念在實踐中的運用:橫縱坐標的綜合,上下午、星期的理解等);同時,也是數經驗等的積累與運用(如比較、統計等)。此外,課本的提供,不僅能讓幼兒實戰操作,同時,也能通過操作進一步熟悉小學課本。
活動目標:
1、學看課程表,初步嘗試有計劃地按課程表整理課本。
2、樂于學習小學生的行為,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活動準備:一張大課程表,人手一套小學一年級課本及一只書包,《快上一年級》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引出課程表——學看課程表——操作、討論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程表
主要問題:這是一張什么表?你在哪里看見過這樣的表格?
小結:每個小學生都有一張課程表,它是小學生學習的好幫手。
二、學看課程表
主要問題:你能看懂這張課程表嗎?它告訴了我們什么?課程表中的數字分別表示什么?看了課程表,你知道小學生一天要上幾節課?都有哪些課?課程表有什么用?
小結:課程表可以告訴小學生每天要上什么課和每天課的順序,讓大家做好準備。
三、看課程表整理課本
1、第一次操作
要求:選擇星期四的課本
主要問題:我們來學做小學生,今天是星期四,需要帶哪些課本?為什么有7節課卻只帶了6本書?找一下哪一天也帶6本書?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看課程表正確選擇課本。
?引導幼兒相互看看、數數課本找齊了嗎。
小結:小學生要學會看課程表,把每天上課的書本帶到學校,一天有7節課不一定就帶7本書,要仔細檢查。
2、第二次操作
要求:在星期二的晚上整理課本(假定現在是星期二的晚上,請你把需要放進書包的課本找出來。)
主要問題:你是根據課程表中星期幾的內容來找課本的?為什么?
?重點觀察幼兒能否正確選擇日期來找課本。
?引導幼兒根據老師的要求自主展示不同時間段的課本。(如舉起上午第3節課用到的課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