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小豬》課后反思
背景:
《聰明的小豬》是一個充滿戲劇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講的是大老虎要來抓三只小肥豬,小豬沉著、鎮定;積極想辦法,動腦筋,終于憑借自己的智慧脫離了危險的故事。故事趣味性強,能夠讓孩子們在輕松聽故事中學到知識,增強本領。
實錄:
在導入環節,教師先讓幼兒猜測小豬敲了誰的門?啟發想象,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展開中的第一環節,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后,對故事中的內容進行了提問;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并對故事進行推測。當第一次問:“小豬會想出什么辦法呢?”經過兩次小豬都想出辦法救自己后,第三次當教師問到:“小豬還會想出辦法救自己嗎?”。這時的幼兒已經知道了這是一只聰明的小豬了,也知道小豬會想出什么辦法救自己。
反思:
都說選好材是上好課的前提。一看到《聰明的小豬》這個flash課件,繪本中小豬的可愛像,小豬的聰明…… 孩子們肯定都會喜歡,但在設計活動環節中,教師應考慮到如果全是故事欣賞或提問,可能孩子們的注意力時間保持不久,會分散。所以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點:繪本講述的時間不能太長,要有動靜交替的活動形式,
本次活動教師努力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總體來說,教師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個別環節中的問題太多,可適當的刪減。個人認為“提問”是繪本教學課堂的精髓之一。我們在繪本教學中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積極應答”。這也是我的活動中最缺乏的,也是需要進行思考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