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懷抱》課后反思
中班語言《媽媽的懷抱》這是一個帶有濃濃親情的故事,簡單、有趣,非常適合中班的孩子復述和表演。本活動通過對比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懷抱最溫暖,舒服,教師一句一句的分析講述,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又加深了記憶,對后面的表演活動也有幫助,更讓他們明白擁抱是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是家庭成員間的一種語言,一種習慣。 第一環節,我從談話開始,激發幼兒的回憶“在媽媽懷抱里的感覺”引出故事主題。接著,引出主角小蛇,吸引幼兒的興趣,然后講述故事對比出在媽媽的懷抱最舒服。通過完整欣賞文學作品,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初步了解故事。第二環節,依次出示掛圖并在提問中幫助幼兒回憶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和基本情節,這樣有助于幼兒梳理故事內容。隨后,我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故事中各角色的情節,我在邊上做旁白,引導坐著的幼兒一起復述故事情節。然后我又結合掛圖再次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角色之間的關系、對話講述。并將引導重點放在學習角色間的對話,豐富理解詞語:暖暖的、好舒服。進入活動最后環節:角色扮演,練習對話。強調用擁抱表達愛意的方式。通過表演來情景再現,在學習表演的同時,感受濃濃的親情。 總結:本活動,幼兒講述積極,媽媽的懷抱也是孩子們日常熟悉和喜愛的。設計從幼兒對自己媽媽的懷抱的實體感覺;對媽媽懷抱的經驗回憶感受出發,激發幼兒的自主表達激情,在故事的講述中,慢慢與幼兒的主體感覺融合,在故事與自身體驗的真實情境中,達到了幼兒發自內心的認同。孩子們都與小蛇一樣表達了“我喜歡媽媽的懷抱,還是媽媽的懷抱最舒服”的真實強烈愿望。最后,孩子們都沉浸在了與親人擁抱的甜蜜感覺中。 活動開始時我采用的角色導入引出故事,然后完整講述故事,發現部分幼兒的注意力慢慢開始不集中,顯得有點散漫,在做其它事情,但是后來當我請一些幼兒上前表演時,課堂的氛圍一下子就開始好起來了,原本已經散漫的幼兒也把視線牢牢地定在表演的小朋友身上,情節表演結束后,當我結合掛圖再一次講述故事時,語言能力較好的幼兒都已經基本能復述小蛇說的那些話了,這也是整個活動中的高潮部分。所以說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情況,適當靈活地改變活動的方式,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