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課后反思
主題及領域
《稻草人》 早期閱讀
班級
大一班
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通過看看講講,知道小熊學做稻草人后遇到的各種困難,理解稻草人堅持不懈的精神。
2、根據畫面上的符號和角色的動作表情,合理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動,并樂意表演相關的故事情節。
反思:較好地完成了目標二,小熊學做稻草人,應是學稻草人的精神,但多數幼兒理解為學稻草人的樣子,因此目標一還沒有達到,需課后加強。
引題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認識稻草人嗎?它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用呢?
反思:通過這個問題,幼兒對稻草人的外形和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后面環節的開展。
過程設計(提問設計):
一、集體閱讀
1、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看看小熊在干什么?猜猜站在一邊的媽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聽聽熊媽媽是怎么說的?播錄音,講講對稻草人的了解。為什么熊媽媽讓小熊學稻草人?
二、閱讀理解
1、幼兒獨立閱讀小圖書
提問: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熊學做稻草人遇到了什么麻煩?想想小動物們看到小熊有趣的模樣會怎么想,又是怎么說的?
2、完整欣賞
三、分角色表演
反思:在集體閱讀時,幼兒的注意力較集中,對于老師的問題也能積極響應。而自主閱讀時,幼兒往往會被圖畫所吸引,對老師的問題也不積極了。
角色表演時,準備的道具不足,應該豐富一點。
反思總結:
《稻草人》這個故事充滿了童趣,故事中的小熊調皮但可愛,它的想法和做法讓我們忍俊不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孩子們認知上的共同特點。通過本次閱讀活動,我以為在以后的閱讀活動中應加強我們班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及培養自主閱讀時的常規習慣,如教師可以先提問,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