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家長的疑慮
新學期迎接新生入園的日子里,孩子的哭鬧聲、家長的牽掛聲、老師的無奈聲…….交叉在一起,彌漫在幼兒園……于是,大人小孩匯集成分手難受難分的畫面……鏡頭一:大門口,媽媽抱著哭哭啼啼的孩子。
孩子:“媽媽,我不哭,你早來接我。”剛入園的孩子心口不一的趴在媽媽的肩頭,一遍一遍的囑托,這就是新入園的三歲孩子,來時高興,分手哭泣,班內玩的不亦樂乎。
鏡頭二:活動室內,戀戀不舍得家長
孩子:“奶奶,你快回去吧!”孩子一句句的對著奶奶說著重復的話語,可是樂呵呵的奶奶一如既往的看看這家的孩子,瞅瞅那家的孩子,那一個舍不得啊。可急壞了不哭不鬧的孩子,這就是典型的自己玩大的孩子,不依戀家長的獨立孩子。
鏡頭三:找爸爸,找爸爸。
家長送的時候,好好地,玩上一段時間,就會眼含淚水的哭著跟老師要爸爸的孩子,典型的依戀型,這時候老師只好抱起來哄一哄,一會功夫忘記找爸爸的孩子,離開老師的懷抱,又跟小朋友們玩了起來,哭一會玩一會的孩子,仿佛哭鬧就是她們的一種游戲活動。
看到孩子們的情緒變化,作為家長與老師雙重身份的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家長的心情,他們的期待就是老師能夠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多關心一些。因此,我們作為老師的,那就是盡心盡力的看好孩子,讓孩子在幼兒園高高興興地度過每一天,讓她們盡快的順利的度過入園焦慮期。也更希望家長們把孩子放心的交給我們,消除所謂的擔心與疑慮,做到安心的工作!